在深圳时,弟拿给我一本书——《我们的青春像首歌》,作者是李国春。
弟跟李国春是小学同学,我跟李国春的哥哥是小学同学,只是李国春哥哥读完六年级后,又留级读六年级了,就跟弟成了同学,后来,弟跟李国春哥哥又是战友。
在弟的朋友中,弟佩服的有两个人,其中李国春是最佩服的那一个。李国春也是老家成千上万打工人中走出来的人,算是一个成功者了。我一直很好奇李国春到底是怎么走出来的,虽然听弟说过很多次,但每次都只是一些只言片语,而且弟只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来看的。
如今,有机会深入了解李国春其人其事,我还是很感兴趣的。立刻把书封皮打开,大概翻了一下。书里的内容真实度有90%,但并不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而是以第三人称小说的形式呈现,主人公叫俊逸。只不过,有一个bug,不知道是不是印刷错误,父亲是李师傅,儿子叫黎俊逸。我敢肯定的是,绝对是亲父子。
昨天坐在回西安的飞机上,读了一个小时书,读完了第一章《囚鸟想飞》。这一章主要是讲述的是,俊逸辍学后回家,先是在家乡开拖拉机,然后踏上南下打工之路。
我们那个山窝窝里,确实靠读书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没有读书的氛围,教学质量也不高。而且,选择走读书这条路,只有50%的概率能走出来,无论何时何地高考永远都是一道坎。当年我父母就是害怕我高考失误会想不开,所以并不支持我走读书这条路。当然,我算是比较幸运的,磕磕绊绊中也算是吃到了读书的红利。也是因为我这一路的风景太简单而单调,从一个学校读到另一个学校,大学毕业后,又直接进入了部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跟我没关系。年轻的时候无所谓也不关注,读书的时候一心只读圣贤书,工作后只忙于工作,成家后就更是各种杂事不断,如今反而很想多了解一些别的路径有什么样的精彩。
我们那个年代,改革开放的风刚刚吹起来,老家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南下打工。虽然一样的辛苦,但每个月都可以有实实在在的钞票拿到手,改革开放之前是真的想都想不到的。就这样,还是大多数人都还是过得不错的,总比在老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要强得多。
只是不知不觉间,二十几年时光匆匆而过,有的人过得好,也有的人过得并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