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东京8m2》里的三个逃婚的女人和一个被迫离婚的女人身上,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昨晚读完了《东京8m2》,我却有很多舍不得。

从“身处8m2”,到“走出8m2”,以及最后的“东京与8m2”, 我看到了一个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生存环境,都能活出精彩的悠然自得的女人。

作者吉井忍身处这么小的空间,可是她却把整个东京活成了她的客厅。

于是,因为生活条件的限制,她去投币洗衣房洗衣服、去公共浴场泡澡、去探寻新奇的有故事的餐厅、去发现温馨又风雅的咖啡店、去荞麦店的中国女主人那里偶尔抱怨一下生活,更会为了好心情听“落语”(类似我们的单口相声和脱口秀),更会为了让自己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有个寄托去学习“三味线”(三根弦的乐器)。

在作者的描述中,里面的三个逃婚的女人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二三十年代的日本女性追逐自由的魄力,和勇敢跨出第一步追求内心的幸福的绝决的勇气。

离家出走的女人们

第一个是作者在洗衣店遇到的“阿姨”,从19岁匆匆嫁给了一个“烂货”,在家里任劳任怨还被打,在忍耐了40多年后自己60岁那年,孩子们也成家立业没有了牵挂,她终于忍不住了,在一个大雨天逃走了。

我突然想起了那部电影《出走的决心》,苏敏阿姨喊出的那句“我忍不住了”,是那样的震耳欲聋,喊出了多少被家庭拖累、被老公虐待‘、不被认同的女人们的心声,可是又有多少女人有这样的魄力---离家出走,或者果断离婚的。

我佩服苏敏阿姨的出走的决心和敢于一个人探索这个世界的决心,更佩服她不畏惧年龄敢于学习和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我想,那估计也是老一辈人的想法了吧,现在的年轻人才不会在婚姻里将就生活,“谁让老娘不爽,就让他滚”这样的观念才更加主流才对。

这本书里,第二个提到的“出走”的女人,是一家茶餐厅的老板大泽先生的前妻。他描述地云淡风轻:“可能是我工作太卖命,不太会照顾家庭,她跟一个男的离家出走,女儿就留给我了,她可能很焦虑吧,我可以理解……”。

从成人的立场上来看,抛下自己的孩子不管确实没有尽到作为母亲的责任和义务。可是,或许那时候的日本,走正常渠道的离婚,对一个女人很难吧。

能够心狠到割舍下自己的孩子而逃离的女人,大多数都是内心忍了太久、对现实无可奈何而最终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内心。

难怪有人在电视节目里或者遇见到很多日本老头,都会抱怨自己的老婆“离家出走”,看来,这是那个时代下大多数女人觉醒的第一步。

第三个“逃婚”的女人,就是咖啡店的女店主。虽然老公很疼爱她,却小姑们因为嫉妒总是欺负她,于是她决定“离家出走”。

后来为了养活自己,开了一家咖啡店,从此再也没有结婚,一个人生活到老。

她说从来没有后悔过“逃婚”,也没有想过再回去。她说:“结婚对女性来说可能是一种资格或执照,获取过一回就满意了。”

就好像作者本人也说:“我发现离婚后有个好处,你再也不会对婚姻这件事抱有幻想或憧憬,所谓别人家的幸福也不会让你心中泛起涟漪。”

这些过来女人对婚姻的看法,是有发言权的。因为对一件事祛魅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得到和经历。

那个为了嗜赌成性的老公依然默默忍受的女人

作者喜欢去一家荞麦店吃荞麦,女店主来自中国,她却为了嗜赌成性的老公承担了所有的债务和生活的压力。

她为了节省几百块钱而拒绝去按摩,让疲劳受损的身体得到治愈和缓解疼痛;她劝说作者为了省10日元要去20分钟的地方买东西。

吃苦耐劳,是中国女人的共性,可是我却没有看出她活出了自己。

对比以上三个逃婚的女人,我更看到了被现实压榨地只剩下工作的会呼吸的行走机器。

想想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不也一样为了责任和义务,做着每天重复的工作,就为了一口饭吃、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谁又敢说自己完全拜托了“只剩下工作会呼吸的机器”这样的模式呢?

被出轨被离婚的作者本人

其实作者本人,也是一个被迫“逃婚”的人,应该说是被离婚的人,因为前夫“找到了真爱”。在她平静的叙述中,我没有看到丝毫的埋怨和愤恨,有的只是随遇而安。

虽然她在书里有一个描述当时的心情,“在朝阳区的生活突然宣告结束,我像一根被连根拔起的野草搬回日本”。

 但是她真的做到了“野草”一般的野蛮生长生命力。 “不等人欣赏,不为谁盛开,只在每一寸被唾弃的土地上,酣畅淋漓地绿着。”

阅读这本书,让人很平静。它不会教你怎么觉醒怎么自律,却会提醒你认真感受生活的美好瞬间,发现平淡中的美。

不得不提一点我感动的地方,她在公共浴场里,观察那些经历过黄金时期---“昭和时代”的老年人的一举一动,感受到了基本礼义是那么的重要。“早上好”,“晚上好”, “晚安”这样的简单问候,还是要时刻挂在嘴边的。

她在咖啡店的里从没有拍过照,因为“店里的时间属于过去。喝咖啡的人就喝咖啡,没想过拍照给别人看”。她会完全忘记看手机,完全忘了数码产品的存在。

“活在当下”,享受你当下的每一个瞬间,用尽身体地每一个细胞去品尝眼前地食物,观察你周边的人和事物,去和他们链接,去听他们的故事……才是幸福的意义。

这本书的最后,她说:

想把这本书悄悄地献给将要创建新生活的人。你的“小”不成为难题,因为外面的世界足够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