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感怀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过年,是每一个中国人熟知的字眼。它犹如一条历史长河,从远古来,到远方去,我们每一个人生命,就象河中朵朵浪花,滴滴水珠,在“年”的记录中存在着、消失着。进入腊月,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不同的风俗和习惯,犹如电波一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微信和Q空间,可以分享与链接到许许多多,被挖掘整理出来的关于“年”的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时常把人们带入另一个世界,在展开想象和好奇的遐思中,感人肺腑、耐人寻味。更有那些关于“过年”的描写、随想、感怀之类的文章,更是源远流长、有音有画、美轮美奂,读的人感动、回味、绵绵不绝,甚至产生了不要再去写什么文章的想法。每当煮着“五豆”汤、喝着“腊八粥”、“腊月二十三,敬送灶爷上西天”的时候,心中那份亲切、记忆和真实,又好似串串音符,从条条春联字里、阵阵爆竹声中,先映入眼帘、后敲打着耳朵、再跳跃到脑海、最后流淌进心怀,一遍一遍地唱着:过年了!过年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孩提时,过年就是实现梦的时候。那时候的梦很简单,有新衣服穿,有肉饺子吃,有几毛钱的压岁钱。为了实现这个梦,一年当中要好好表现,听大人话、寒假通知书评语优点多于缺点、认真做家务、至少不能犯直到过年还能提起的 错误,比如打烂瓦盆、踩死鸡娃、打破别人的头等等。新衣服都是纯棉布料,以蓝黑为主,大多是母亲亲手做的,男孩女孩区别不大,统一蓝色裤子,女孩上衣的花布不但花型少颜色也没有现在的靓丽。现在从电视剧里看到那时的着装,浑身感到放松和自在。大年三十晚上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试穿新衣服,若有不合适的,母亲要赶紧收拾好,因为“一夜连双岁”,过了子夜就是新年了,正月是不动剪刀的。男孩子主要是寻思着放鞭炮,把大人买的一挂鞭炮拆成几截儿,关键两节要分别放在除夕夜和初一清晨放,剩下小截儿把它拆开,放进口袋,和其他男孩子一块一个一个放,持续的时间可以长一些。女孩子帮大人包饺子,从擀皮开始,学包各式各样的饺子。如果外面下着大雪,父母亲的表情是欢快、轻松和幸福的。初一早上,最馋人的是那香喷喷的肉饺子,不是看谁能吃到包到饺子里的硬币,而是肉饺子实在太香了,当然能吃到硬币最好,证明在新的一年最有福气。吃完饺子又是令人激动的时刻,父母开始发压岁钱。不变的规矩,年龄大小不同,压岁钱的数目就不同,最少五毛,最多两块。吃完饺子,换上新衣服,揣着压岁钱,小的跟着大的,开始了新年的系列活动,那种快乐和知足,一直持续到正月过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工作、成家以后,过年是最忙碌的时候。学校毕业刚工作时,过年有乐有忧。乐的是,和同学聚在一起,傻乐憨玩,不操其他心;忧的是,利用过年,父母要问个人问题,不讲理由,只下任务,来年必须有个交待。看着父母佝偻的身体,发白的鬓角,不管千里万里都要在过年的时候赶回家,和父母一起守更待岁,也从那时开始,对他们轻声漫语,学着做饭做菜,讲一些趣闻逗他们开心,也偶尔买几件舒适的衣服、塞些零花钱,以示自己长大了,心中也默默的暗示自己,把一年的亏欠想办法表达出来。当了媳妇做了女婿,过年已经不自由了。大家要过问,小家也要管。除了父母,还有兄嫂弟妹,侄男甥女,走亲访友。除了米面油酱醋茶,还要抱着、拉着、跟着儿女进商场出店面。初为人母来不及做衣服,机会已被独生子女剥夺了。何况做的衣服既不是品牌,款式又不时尚,任性的孩子能高兴吗。过年就是图吉祥,说吉利话,行方便路,不会因为孩子没有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无奈而指责。没有什么能淡化与亲人相聚时,那份亲情带来的喜悦,体会到了歌曲《常回家看看》的真切感受。初一到初六收假,有更多的时间是与老同学、老战友共叙年轻时趣闻乐事,共同追忆童年的梦,在找到青少年时的感觉和那份真情时,把酒言欢,一醉方休。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而今,过年就是祝福和期待。年过半百,对于“年”到底是凶猛的怪兽,还是勇猛的神仙,不再去好奇和探究,从鬓角的白发、眼角的皱纹,已经领略“年”的无情与残忍。过年时,吃穿不愁不急。所有穿戴已由儿女操持,款式和颜色花型也变成儿女们的意志和喜好;吃的喝的早已备好,吃的食物不说很讲究,必须保证健康和安全,即使过年也忘不了,怎么做、怎么吃才能养生。“祭灶”过后,期待变成焦急的等待。“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还有多少儿女能理解老人,在期盼儿孙回家过年的心境。金钱、地位和荣誉都是子女的、暂时的、过去的,只有健康和天伦之乐是自己的。曾经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年轻时的浪漫和幻想也消失殆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即使有宽广的心路、强大的内心,也会在除夕爆竹声中产生点点失落和惆怅。等到全家团圆时,才有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氛围,在家人的欢歌笑语中,“老小孩”也会偶尔透露一下年轻时的故事,怎么说着高兴就怎么说,真假没人考证。这个故事可以把整个正月讲完,因为正月过完,年也就过去了。在正月三十“燎杆”的火焰中,新的一年真真开始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贞明之家三门峡公益亲子读书会欢迎你 春节诠意: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
    三门峡读书会阅读 1,976评论 0 7
  • 你虽然努力,但是缺少计划!有时候觉得闲了无聊想给自己找事情做,但是真的有事情做的时候,你却手忙脚乱感觉好累!你说哪...
    咦渣渣阅读 187评论 0 1
  • “说吧,你要多少才肯帮我换钱?十万,二十万?还是三十万?” “先生,因为您没有身份信息卡所以无法办理这个业务”穿着...
    诸葛皮皮虾阅读 301评论 0 0
  • 以前的无话不说,现在的有话难说。 放假回来,见过三次面,也就是聊了三次天。我觉有点点可悲了,我俩的思想不在了一个点...
    你不知道的成全6阅读 103评论 0 1
  • 这是『056』李婷365日写作计划第28天的写作内容 计划真是赶不上变化,但计划是有用的。 今天上午执行了修改的计...
    婷婷玉立水墨画阅读 319评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