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的同学,毕了业就各奔东西,甚至此生都无再见的可能。
好在有强大的网络,大学同学建了微信群,在群的70多人,尚有20多人毫无踪迹。当年国贸94三个班,我所在的是三班,班里的同学毕业后一直保持联系的只有三五个人,强大的群建立后,再看十几年未见面的同学照片,竟有好多认不出来了。
四年同窗多年不见就可能会造成这样的尴尬:见了人,不知道名字,不知该怎样称呼,贸然问,显得很不礼貌,显得自己似乎弱智一般。
这种尴尬一度让我认为自己脑子出了问题,担心将来得老年痴呆,后来了解到,并不是只有我这样,很多人对多年不见的朋友、同学也会出现这样的话在嘴边不知说什么好的情况。
健忘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不快的记忆从脑中删除会保持你的好心情,曾经的熟悉变成陌生也是大脑自动删除它认为没有必要保留的信息,又或换言之,他们在你心目中没有那么重要。
由对同学的健忘事件引发我对自己可能患有老年痴呆的忧虑,到他人记忆同样有断路带给我的短暂安慰,此过程中毕竟还是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些许怀疑。
觉得记忆不靠谱的时候,记事本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担心忘掉重要的事情,就提前把它们记录下来,分成若干条目,做过了就划掉它。
因为尝到了这样做的甜头,车里、包里、书桌上随时都有小记事本在旁,漏掉事情的比例下降了很多。
如果担心记不住可能会随时联系的人的名字,那么就按照他们的特征进行分类,输入到你的手机上或手写通讯录里,并时不时更新他们。
我的习惯是人名+单位+部门+职务+性别+显著特征,越多的标注就会越少地减低可能忘记他人的尴尬。
有时候整理微信好友和QQ好友的时候,因为没有进行标注,看见网名完全想不起此人是谁,想查看一下此人信息,发现信息没有任何可参考的价值,无奈之下,只得打入黑名单或直接删除掉。
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错杀”某人,被“错杀”的友人心里会泛起合计,到底哪儿得罪了对方,以至于遭人厌恶至此。
唉,真不是有心为之。
如果我不小心忘记了你,要么是我的脑子真的不灵光了,要么就是你在我心目中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不管是哪一点,都不值得为了一个已经将自己遗忘的人伤肝动火。
借用三国演义的一句话,“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们作为沧海里那微不足道的小粟,一笑置之即可。
PS:这篇是去年的文字,在简书上是第一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