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围城》,感觉很奇妙,初看时总上不得心,但愈读愈发喜爱起来。钱钟书先生的文采果然如杨绛先生在书后序形容他这个人一样,带着“痴气”。这种“痴气”并不贬义,也可说是钱钟书先生对语言,对文字天生有着“痴痴”的造诣。
读完之后,总怕这种感觉会慢慢忘却,便拿起笔准备记录二三句。无奈文中的精辟之处不只一点,而自己的赏鉴能力也有限,只想挑捡几处自觉有深意的话,记录一下,也便以后再回忆。
1、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句话作为全书的主旨,也是最经典的语录之一。
2、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退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这是本书最开头的一段描写,我读了三遍,越读越发觉得钱钟书先生文采斐然。
3、可是这欢喜是空的,像小孩子放的气球,上去不到几尺,便爆裂归于乌有,只留下忽忽若失的无名怅惘。
明明形容欢喜,却流露出无尽的惆怅。
4、文中苏文纨小姐的诗 难道我监禁你? 还是你霸占我? 你闯进我的心, 关上门又扭上锁。 丢了锁上的钥匙, 是我, 也许你自己。 从此无法开门, 永远, 你关在我心里。
这几句稍显“俗气”的诗句据杨绛先生所说,是钱钟书先生央她翻译的,还嘱她不必翻的好,一般就行。
5、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子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跟第一句的意思很像,但当放在婚姻这个话题中,却尤其觉得深刻。
6、这时候,他等待他们的恭维,同时知道这恭维不会满足自己,仿佛鸦片瘾发的时候只找到一包香烟的心理。
这个比喻,很妙!恐怕我再修炼几年,也想不出更贴切的形容。
7、他所说的“让她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三分”,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
你猜,这到底是三分还是十分?
8、这不是大教授干政治,这是小政客办教育。从前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一种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像你们的报纸宣传品、训练干部讲义之类。
嗯,读起来很有道理,“讥讽”的刚刚好。
9、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并不是地位高了才有的缺点,而是身份低的时候,没有关注罢了!
10、他想起在伦敦上道德哲学一课,那位山羊胡子的哲学家讲的话:“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吃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虽然这句话是出于别人之口,但很有借鉴意义,与大家共勉。
这几段话,都是我在读的时候就记录下来的,感觉每句都应至少读三遍,才能体会到个中奥义。
我想
文学小说的魅力也许就在于,能够在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中自由切换,虽然故事架构都是虚幻的,但冥冥之中又觉得真真切切存在着。
不妨在某个清闲的午后,你也来细细品读一下这本书,看看能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其实还想说几句题外话,初来简书,确实带有一些功利心,就如《围城》所写,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一样的心境。不过现在好像释然了,如果只是待在原地,看看城里城外来往的人群,也未尝不是个好的选择。简书就像个公开的日记本,只要你有感受就可以写,有想法就可以记录,不必过多忧虑。也许有一天,当你回头再看,你会发现,你的围城已经变得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