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在《光阴的故事》里有一段演讲:年轻的时候,要拼命地做加法,让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中年以后,这种状态就要收敛起来,要做减法,重新理清自己的人生。
人大多嫌自己拥有的东西太少,总是想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遇和资源,为自己谋得更多的财富。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候,背负的东西太多,反而是种消耗和累赘。
人生越往后走,越要学会做减法。让自己轻装上阵,才不负一路走来的艰辛和璀璨。
1
减负面情绪
有句话说得对:人生中80%的烦恼,其实都是自找的。
比如负面情绪,有些事你太过在意他,等于放大痛苦,让自己的人生走下坡路。
心理学家说武志红讲过一个来访者的故事。
这位来访者寒窗苦读多年,才在大城市扎根,他事业有成,但却焦虑到整宿睡不着觉,头发大把大把往下掉。
原来,前段时间,在一次商业会谈上,他策划已久的生意,被一个强大的对手截胡。
自此以后,他每一个决定都要瞻前顾后。
生意上的失策让他情绪陷入崩溃,不幸又波及到家庭。
三天两头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家人吵架。
武志红听完后,对他说:“一切的痛苦,都源于你紧绷的心。
其实,人生不必活得这么辛苦,即使失败了犯错了,也不要紧,生活本来就不容易,对自己好一点吧。”
男人红着眼圈默默点头,他开始调整自己的情绪。
累了就歇,工作失利就坦然接受,周末,还会带家人一起出去逛街。
心态放松,情绪经过纾解后,变得平和稳定许多。
不再因为一件小事大动肝火,气势汹汹发泄一番。
整个人由内而外的焕发一新,工作效率也提高不少。
很认可那句话: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
陷在糟糕的情绪中,反而使问题变的混乱、复杂,同时也少了一分解决问题的冷静和思考。
关注和觉察自己的情绪,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驱散掉情绪的阴霾,才会有拥抱晴空万里的广阔和惬意。
2
减无效社交
有些人对社交圈子似乎有种莫名的痴狂,天真的认为只要我接触的圈子越多,
便会拥有捷足先登的资源和人脉,为积累财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于是有人不管不顾的去混迹各种圈子,甚至没有,自己也要创造机会争取。
星辰教育创始人肖逸群,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之前,他特别喜欢交朋友特别是过年那几天,别人都是陪家人走亲戚。
而他不是提着礼物看领导就是约各种同学,老乡吃饭,酒桌上你迎我往,推杯换盏,每次都喝得醉醺醺才回家。
忙了几天,便可以和领导称兄道弟,他想,年后回公司保准可以升职加薪。
结果上班以后,他在工作上遇到点困难,忙向朋友求助。
酒桌上义气十足的那些人不是找各种理由推脱,就是干脆不接电话。
这时,他才恍然大悟,这些所谓的朋友没一个真心的。
人到中年,别把自己困在酒桌社交上。
你以为呼朋唤友,觥筹交错中结识来的是真诚实意的朋友,
端起的杯,咽下的酒,所谓的真心,也仅存于那一刻。
离开酒桌,什么都不是,大家转身就像不认识。
欣赏、在乎、认可你的人,不会因为你少喝一次酒疏远你,也不会因为你不参加酒局轻视你。
舍弃那些无意义的社交,扔掉所谓的酒肉朋友。
收回自己的心,着眼于自己实力的提升,才是硬道理。
3
离底层圈子
社会学家罗伯特曾提出一个概念:社会认同倾向。
大意是人会不知不觉地模仿身边人,进行思考和行动。
到了中年,人的时间和精力更为珍贵,远离给自己制造内耗的圈子,为自己能量的积攒摒弃干扰,无疑是一种明智之举。
自媒体作家@清融,讲过自己表哥的故事。
表哥从985高校毕业后,在老家县城找了一份清闲的工作。
他计划着,以工作为跳板,利用闲暇时间学习考公。
可进入工作后,见同事们每天摸鱼打游戏,他拿起书本学习,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还被他们嘲讽装模作样。
为了融入集体,显得合群,同事们组织什么活动,熬夜打牌、打游戏等,他也积极加入,跟着通宵达旦的玩。
没多久,表哥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
然而,他慢慢忘了初心,染上各种恶习,沉溺于吃喝玩乐,书也不看了,整个人懒懒散散。
几年后,等他想逃离,发现早没了离开的能力,只能在公司混日子。
作家陈实说,劣质的圈子就像一个圈套,会牢牢地套住你。
底层圈子里的人,关注交流的是吃喝玩乐,传递的是得过且过的价值观。
想要心力不被侵蚀,必须与他们划清界限,才能避免自己与他们一起沉沦、堕落。
离开底层的圈子,为抵抗生活的突然侵袭,留有抗击的余地。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想要过得轻松,就要做减法,减少让自己焦虑内耗的想象,
减少让自己费力不讨好得行为,减掉虚假、麻烦、不合三观的人。
人这一生就是一个去繁就简的过程,可有可无的坚决舍掉,消耗自己的情绪必须戒掉,远离低认知、无意义的圈子,学会精简自己的生活。
当你戒掉那些带给你内耗的人和事,专注于自己的成长,你就会发现,简单的日子里藏着后半生最好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