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忧不惧
在《论语·颜渊篇》中,孔子的学生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不忧不惧”。是说君子不忧虑也不恐惧。司马牛不太理解,所以追问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与?”就这样就能算君子了吗?孔子回答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反省自己的时候没有毛病,不内疚,无愧于心,那么哪里还会有忧虑恐惧呢?
孔子的这句话乍看上去像同义反复,好像是说你自己心安,不担心,自然不会忧惧。但是我们仔细思考的话,孔子实际上说了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理论。我们通常会把忧虑恐惧当作是自己的情绪,但是孔子的意思是说忧虑恐惧是个外来的东西,你自己只要心安,只要不内疚,忧虑恐惧就不会从外降临。或者反过来说,你自己只要内心不安,则忧虑恐惧就会乘隙而入。心安与忧惧好像变成了一个内外、先后的关系。本来我们一般会认为心安和忧惧实际上就是一个东西的两面,而孔子把它说成了两个东西。
心安与不安,取决于“内省”,就是取决于自己省视自己的内心。心的最深处、最隐秘处的安与不安,取决于自己直觉地判断一个想法或一个行为对与不对,好与不好。如果一个想法不对或一个行为不好,就像一个很小的石子投入水中一样,会逐渐荡起很大的涟漪,你找再多雄辩的理由也难以平复它。这种安与不安由内省而来,你只有通过做到问心无愧才能平复它,所以孔子把它看作是“内”的、自己的,或者是心的本性。而忧虑与恐惧,则取决于外在的利害得失。你害怕得不到一个东西,害怕失去一个东西,就会忧虑,患得患失;你害怕一件事情控制不住,波及开来,影响你的计划甚至前途,就会恐惧,压力很大。这种忧虑与恐惧,与你得到了一个追求的东西时的喜悦与躲避开了一个危险时的轻松都是同一类情绪,它们是你随着利害得失而起伏变化的标志物。你害怕失去一个东西时的不安,并不是真正的内心的不安,而是对那个外在的东西过于在乎而导致的。你得到一个东西时的喜悦和成功时的轻松,并不是真正的内心的安定,而是“获得”本身所带来的满足导致的。虽然得失利害所引起的忧虑恐惧和轻松喜悦也是你内心的欲望所带来的,但是从根本上说,这些阴晴不定的情绪变化是外部的利害得失所引起的,因为欲望的指向是恒定不变的。这就是孔子为什么把由欲望满足与否引起的情绪反而看作是“外”的原因。
所以我们来看孔子这个理论,把一般人当作是自己的那些欲望情绪看作是“外”、外面的,把一般人当作是社会和外部的善和正义看作是“内”,自己的。他对司马牛说的话,就是说内省不疚,则外“忧”不至。你内心深处想的、做的是对的、应该的,是善和正义的,利害得失所引起的忧虑恐惧就会避而远之,自然就不会患得患失、压力山大了。明白了这个理论,我们就很容易明白《论语》中其他的一些话,比如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戚戚就是忧虑恐惧,连成功时的喜悦、得到时的满足也是“戚戚”,也是一种“忧虑恐惧”。而“坦荡荡”,则是内省不疚所带来的真正的喜悦和满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古代学者们所追求的“孔颜乐处”。人心虚灵不昧,内省的感受虽然至细至微,但是发散出来,却能远超个人的利害得失,民胞物与,以国家天下为己任。人民、国家、天下都蕴含在需要时时内省的“心”中。在毕业临别之际,衷心希望同学们能够不忘此心、存养此心、扩充此心,发扬此心,自强不息,不负北大人的光荣名字,不负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时代。
作者:洞见ADC
生活的确很难,但总有理由让我们咬牙坚持下去。
01
多年前我在北京上班的时候,有一段特别难过的时期。
当时我供职的报社,有一个大媒体集团入股,派了几个管理层,内部不停地斗争,我被迫选择辞职。恰在此时,交往两年的女朋友,因为她家里嫌我穷,也离开了我。
那段时间,我严重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每天处于极度的颓丧之中。
父母知道我的状态之后,没有说过什么话,只是叫我回老家歇一阵子。
有一天,父亲让我劈柴,他挑了两段槐树枝,一段笔直平滑,另一段长满了疙瘩。
我费了好多力气,将两段树枝劈成柴火,父亲问我:
“你劈柴的时候,觉得哪一段比较难劈?”
我说,是有疙瘩的那一截。
父亲点点头:“树上的疙瘩,是它曾经受伤后结痂的地方。每次受伤后,受伤的部分就会汲取更多的养分,用以修复伤疤,因此那个地方长得更结实。”
我若有所悟。
想起之前读书的时候,记得书中确实有句话:树木结疤的地方,也是树干最强的地方。
然后父亲继续说道:
“其实人也应该像树一样,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就灰心气馁。
相反,生活越是让你受伤,你越应该坚强,集聚力量让自己的伤口,成为人生中最坚硬的地方。”
02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张吴京全身缝100多针的照片。看了这张图才发现,原来那个令人敬佩的铁血硬汉,身上居然带了这么多的伤。
6岁,他推板车时,不小心切断了大拇指;
8岁,头部被棍子敲打,留下伤疤;
14岁,摔伤了脊椎,下肢瘫痪;
18岁,在一场比赛中伤到了腿,右脚几近残废,缝了35针;
21岁,他在拍动作片时,不用特效和替身,全程实打实拍摄,结果右手小指骨折;
42岁,拍摄《战狼2》,为了影片开头6分钟镜头,他泡在水里一天,差点溺水。
从当初的热血少年,到如今的国民硬汉,吴京一路走来,伤痕累累。
看着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伤疤,我突然想起了热血动漫《海贼王》。
在《海贼王》里,一个人身上伤疤越多,意味着他经历的战斗越多,经验越丰富,对应的战斗力也更强。
人也是一样。
世间真正的强者,都是以伤疤为勋章。
哪有什么刀枪不入,百毒不侵,所有的钢筋铁骨背后,不过是一次次地咬紧牙关,将流血的伤口结成了痂。
真正的强者,早就从最软弱的地方,长出了最坚硬的铠甲。
03
托尔斯泰说过:“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美丽,一切美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生活,本就是阳光和黑暗的穿插、苦难与希望的交织。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剃着光头的荷兰选手范德韦登,获得了10公里马拉松游泳项目的金牌。
他光秃秃的头顶上,有两个触目惊心的伤疤,那是他做化疗和骨髓移植留下的痕迹。
范德韦登从小就有游泳天赋,17岁时,获得了荷兰全国锦标赛冠军。
20岁时,正当他全力以赴追逐梦想的时候,突然被确诊了白血病。
医生说,治愈的概率只有30%。
得知病情的他,心灰意冷,感觉自己的游泳生涯到了终点。
但平时训练的一幕幕场景,在泳池里的一次次冲刺,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他下定决心振作起来,逼着自己和病魔抗争。
医生接连给他做了4次化疗,但直到他的头发彻底掉光,都没有效果。
得知化疗失败后,他非但没有气馁,反而还主动安慰医生,说自己一定会好起来的,甚至以后还要拿奥运会的游泳冠军。
后来,他做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硬是靠着意志力,顽强地撑了过来。
等他康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开始游泳。
他回到泳池,仅仅一年,就获得了荷兰全国锦标赛800米自由泳冠军。
随后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他又夺得了金牌,震惊了无数人。
事后,记者采访了这位头顶两个伤疤的奥运冠军。
他只说了一句话:绝症不是绝境。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经历过伤痛的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苦海里泅渡。
那些愈合后的疤痕,才是对你生命中最高形式的嘉奖。
04
心理韧性专家露西·霍恩曾做过一个TED演讲。
在演讲前,她向观众提出了几个问题:
如果你曾失去过爱人,曾经历过心碎,曾经历过沸沸扬扬的离婚,或曾因婚姻里的不忠受伤,请举手或者站起来。现场有一部分人站了起来。
如果你曾遭遇自然灾害,遭受过凌辱或经历过裁员,请起立。又一部分人,紧跟着起身。
如果你或你爱的人,不得不经受精神疾病、痴呆症,某种身体残障或自杀的困扰,请站起来……偌大的演讲台周围,几乎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这个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
生而为人,我们都承受着各自的伤痛和苦难。
2014年的某一天,露西·霍恩遇到了人生最大的灾难。
她和她的朋友带着孩子,相约周末外出旅游,女儿艾比,为了与同龄的玩伴一起,坐上了好友莎莉的车。
在经过一条道路的时候,一辆车违规行驶,突然撞向了女儿所在的那辆车,车上三个人当场身亡。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她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巨大的悲痛迎面而来,她徘徊在崩溃的边缘,感到无助和绝望。
后来,她四处寻求治愈的良方,在一个又一个夜晚默默哭泣,在一次次孤旅途中寻找寄托。
五年后,她终于走出来那段困境。
她反思了这一路走来的艰辛,梳理了战胜悲伤的心路历程,把自己养成强大内心的秘诀概括为三点:
首先,你得坦然面对生命中的不幸,因为苦难是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你要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将注意力放在可以改变的事情上。
最后,问问自己:“现在我做的对我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正如她在演讲结尾所说:“生活与悲伤是可以共存的。”人生海海,每个人都有潮起潮落的时刻。
生活有时候的确很难,但总有理由让我们咬着牙坚持下去。
而当你接纳悲伤,最终战胜自己的那一刻,你会重获新生。
《岛上书店》里有一句话: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生命中有高潮有低谷,有成功也自然会有挫折。
撑过了受伤,那些你身上、心里的疤,都将会是你人生中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