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究都表明,孩子在刚出生的两年里,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他们需要用感觉器官来探索世界、探索自己。当他们的口、手、脚,尝到、摸到、碰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时,就能够收集到这些东西的信息,进而发现自己的能力。
嘴巴和手是宝宝们最早使用的感觉器官。动物这么进化其实很容易理解——我们必须会用嘴巴啊,要不连饭都不会吃,活不下去啊,手也一样。
咱们家长看见了宝宝吃手,就会很焦虑,觉得不干净啊、病从口入啊、坏毛病啊。但其实,吃手这件事,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必经阶段。
为什么呢?难道婴儿吃手还有什么好处?
确实如此。刚出生的婴儿能吃的东西不多,除了吃奶,可能只有吃手。在吃手的时候,除了嘴巴有感觉,手也会有感觉,这样一来,大脑就会对来自手和嘴巴的信息统筹管理,大脑就开始运动了。这样,婴儿自己就能对比出来吃手和吃奶的区别的:奶是别人给的,手是自己的。这一系列过程,就让宝宝身体里的神经元开始了连接,而神经元连接得越丰富,宝宝就会越聪明。
除此之外,吃手还有其他的好处和作用。咱们经常能看到宝宝吃手吃得津津有味、喜笑颜开,那是因为吃手还能给宝宝带来精神愉悦。而且,吃手更重要的作用,是为孩子下一步真的能用手抓着东西送到嘴巴里去啃做准备。而用嘴巴啃东西,其实是孩子用嘴巴来认识物质世界、发现自己能力的一种方式,是他们成长必经的阶段。
等孩子学会了吃手,父母就要尽快把一些干净、安全的物品拿给孩子去啃了。因为我们前面说了,让孩子吃手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孩子通过啃东西来认识外部世界。如果后续没有其他东西代替手来让孩子啃,那他通过吃手获得快乐的印象会一直存在,这样他很可能长大之后仍然会有吃手的习惯,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怎么安排东西给孩子啃,也很讲究。一般咱们要准备三四件好玩儿的东西给孩子选,等他选中了之后,他就会在一段时间里不断抱着那个东西玩儿,并努力地啃来啃去。过不了多久,等他熟悉了他天天啃的玩具,这个东西就会失去宝宝的欢心,这个时候就要给宝宝换新的东西来啃了。但是千万注意不要频繁地更新这些玩具,要不然反而会让宝宝们紧张。
啃东西这个阶段对人的成长很重要。不少专家认为,很多成人长大后的坏毛病,比方说爱吐唾沫、爱咬手、吃零食、爱骂人什么的,可能都和婴幼儿时期东西没啃好有关系。
在抱着东西啃的过程中,宝宝会渐渐发现自己的手特别好用。这个时候孩子开发的重点就逐渐由嘴巴转移到了手上,此时大多数宝宝已经会爬了,厉害一点的宝宝能爬到家里的任何地方,去抓任何他感兴趣的东西。
那么家长该怎么应对呢?当然是把危险的东西和心爱的东西藏好,放到宝宝抓不到的地方。否则宝宝把东西搞得乱七八糟,家长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冲宝宝发火,就很有可能打断他开发自己能力的过程。
另外,宝宝在刚开始开发手的时候,嘴巴对世界的探索也还是存在的,所以经常会抓到什么东西就先啃啃,啃完了再决定怎么用手去玩儿它。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给孩子准备一些放到嘴里也不会产生危险的东西,比方说核桃、香蕉之类的。等嘴巴的开发阶段完全过去之后,一般是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就可以给他提供一些跟大自然更贴近的物品,比方说水、沙子、泥巴之类的。宝宝在用手玩东西的过程中,会逐渐观察到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