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生活如此复杂,有些麻烦事非常棘手,就连最有阅历、经验最丰富的人也不大容易搞定。幸运的是——或者说不幸的是,看你从哪个角度看了——解决办公室里的棘手问题或搞定刺头客户的办法从来都不会远在天边。问题的答案就在你的同事身上,也就是那种特愿意向你传授智慧和经验的人。
可有些时候,诸如“睡一晚上,第二天再想吧”,还有“为什么不后退一步,站远一点儿看问题呢?”这样的建议,说话人的用意固然是好的,但这些话也反映出他们对你面临的困境缺乏深入的了解。这主要是因为,由于没有切身的利害关系,所以他们眼中的问题跟你看到的很不一样。可是,在你全盘无视他们的建议,认为那些话毫无帮助或是太过宽泛之前,或许你值得考虑一下:关于寻找解决方案,有科学的证据表明,有意识地与手头的问题保持距离,对于解决问题是很有帮助的。此处所说的距离,是实实在在的物理距离。或许更引起人兴趣的是,研究发现,退后一步,保持实实在在的距离,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和做决定,还能给予我们一种独特的说服力。例如,当你向潜在客户做演示或呈交提案的时候,尤其是在早期,请准客户在考虑你的产品或服务之前先后退一步,这会让他们更容易做出跟你合作的决定。
研究者马诺吉·托马斯(Manoj Thomas)和克莱尔·蔡(Claire Tsai)认为,人与问题之间的实体距离会影响他们对这个问题难易程度的印象。在一个实验中,受试者需要大声读出面前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单词。有时候,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单词是研究者所谓的“拼写方式不规则的伪单词”,其实就是人为捏造的、拗口难念的假词的科学说法。比如meunstah这种。有些时候,需要受试者大声念出的伪单词看起来比较简单,念起来也容易,比如hension(汉森)。有趣的是,就在一个难念的伪单词出现之前,工作人员指示一半受试者往前欠身,好拉近他们与伪单词之间的实体距离。而另一半受试者需要往后靠,把他们与伪单词之间的距离拉大。
最后,读完每个伪单词之后,受试者需要给这个词的发音难度打分。
结果显示,比起那些向前欠身的受试者,往后靠的受试者感到这些词更容易念出来。简言之,这个实验清楚地证明,当面临一个棘手问题的时候,只需往后退一步,站远一点儿看问题,就能改变你对这个问题的难度的感知——你会觉得问题没那么棘手了。所以,下回当你不知道怎么解开那条数独问题,或是玩拼字游戏时拼命想把手头的几个字母组合成正确的单词时,往后退一步。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或许就能产生显著的效果。
总结起来,本章中的“四两拨千斤”的策略是:把人与选择之间的实体距离拉大,可以显著提高人做出购买决策的速度。换句话说,站远一点儿看,复杂纠结的产品选择的确会变得容易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