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问题”是什么?真问题有哪些特征?怎样判断“真问题”?我想从“真问题”的概念中就能找到答案:指向知识的意义建构,能引发学生真实思辨和讨论,可以促进起认知深化和思维提升的数学问题,既包括备课时设计的教学问题(任务),也包括教学中生成的提问序列。真问题不是提出后立即就能得到答案,而是具有合适的问题空间,蕴含数学思想方法,能让学生主动思考,进行知识建构。看来想要“真问题”教学也不简单,要能够设计出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一个合适的问题空间,吸引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能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化的真实思考和多层次的差异性资源。
设计出具有合适问题空间的好问题,书中给出了方法。需教师对自身日常教学行为价值取向的追问与反思,对知识背后的学科结构和学科思维的考量与把握,对全体学生真实思维过程的捕捉与解读,这三句话都值得好好去领会,去实践。
“以学科育人为导向的问题空间构建”的基本要素包含:知识、技能;思维、能力;表达、交往;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都需在思考“真问题”时考虑进去,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很大的考量,还需多分析优秀案例、多阅读、多实践、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