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这事,到了一定年龄也挺纠结,不知道怎么做才算没有遗憾。例如我,正在纠结中。
眼看父母不断衰老,自己不能守在身边。
一边是自己的小家,爱人、孩子,一边是需要人照看年老的父母。从内心深处来讲,人还是偏爱自己的小家的,自己的爱人、孩子肯定比父母更重要。这点是无可厚非的,人性使然。
但孝顺这事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浓烈,像酒一样,时间越长味道越醇厚。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我似乎是这样。
刚参加工作时,光顾着自己了,顾着自己的生活和心情了,待在陕北大山深处一个镇子边上的作业区里,上山、下山,一待几个月,也不去城里,城里一个熟人都没有,也没有什么可买的。窝在山沟沟里,天天守在工作场所,天天只顾上自己。
好几个月父母没有我的消息,这么大个娃凭空消失了。在没有手机的年代,找人也是颇费功夫的事情。后来母亲几番周转,电话竟然打到了作业区。我们队部虽然有电话,但这电话只能供内线使用,外线无法接入。当时的电话是打到了作业区的门房处,全作业区只有这里可以拨打外面的电话,而且是收费的。
母亲第一句话就问我:你最近干啥呢?忙啥去了?也不给家里来个信,打个电话。问的我心慌,心虚,只好吞吞吐吐搪塞。我才想到,自己在外面飘荡,老家的母亲始终牵挂着,随时想知道我的消息。就像飞远的风筝,远的已经看不见了,还牢牢抓住手中的线,明知拉也拉不回,却不愿放手。还想着把自己的一番牵挂拴在线上,到达线的那一段。
刚工作的我,似乎不懂得孝顺。母亲的电话使我惊醒,我突然好像明白了一些事。
结婚时,我一声令下,他们齐动员心里热切地,从老家的村子来到我工作村子,由着一帮不熟悉的人安排。我忙着自己的大事,也不知道他们的心思,也没问过他们的想法。
这时的我,其实也不知道怎么去做才算孝顺,父母似乎也不要我做什么。
后来我工作变迁,我在延安城外的镇子上班,父母来过几次。只是我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回去。后来单位分了一间公寓,母亲这才待了一段时间。
父母来延安时我没有陪他们去延安城里转,更没有去爬宝塔山,只能留下遗憾了。这是也不知道怎么去做才算是孝顺。
再后来到了西安,距离父母更近了,但工作更忙了,自己的小家还在延安,也是抽空回去,有时一两个月才回去一两天时间。回老家看父母是不可能,在西安、延安两地跑。
后来总算安定下来,有房子了,这才想起把父母接来。也只是在数得上的几年里,待到供暖时,父母待上一段时间。不知道这算不算孝顺。最近三四年他们却不愿意来了。
转眼来西安已经十几个年头了,十年时光,突然觉得父母一下子老了。但自己回去的机会却很少。周末两天时间,有时还有自己的小计划,小打算。过节放假,还想着自驾闲逛。还是自己重要,时间实在拉的长了,才匆匆回去一趟,转一圈又匆匆回来,谈不上陪伴。
去年父亲多次生病住院,而且身体状况明显不如以前。我才突然意识到,也许某天,那个我一直喊爸的人突然就不辞而别了。我喊爸时没有人答应了。
这时,我心里真的不愿,不愿意面对,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我甚至有些生气,生父亲的气,他怎么能说病就病呢!怎么不好好的活下去呢!怎么不健健康康的。
此时我有些心慌,有些心急,想尽做儿子的义务,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如何做才好?孩子学业渐紧,不能影响孩子吧。也不能每个周末都往回跑吧!自己也不情愿,虽说百十公里,来回开车也觉得困乏。其实自己也挺自私。
人往往在自己的小家和对待父母上,选择了妥协,选择了和稀泥,自找借口,自己心里想,反正我已经尽力了。
前一段时间,听说有个中医看的不错,我把父母接来了。刚来时,他们说看完病就回去。我想不能回去,才来就回去,让村里人咋想。待着吧。待了一个星期后,他们适应了周边环境,也愿意待下去。这也算陪伴,短暂的陪伴。就这样待了两个星期,我有心留,也有心让他们回。他们也想回了,待在这里还是不太自如。
父母的心思我明白,他们老了,成了拖累,却不想麻烦儿子。回到老家自己相互帮扶,往前磨着日子。有好几次给父母买东西,他们就说我,买这干啥,谁知道还能活到年底不,你买这都用不上了。
也许随着年龄增长,人才发觉父母终会离你而去,才会心里紧张。
送父母回家时,其实我真的很纠结,想让他们待的时间长一些,我能陪伴他们。可我又妥协,因为自己的小家也要正常生活,也要有自己的小圈子,毕竟我们没有与父母长年一起生活的基础。
我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总觉得自己不够孝顺,总是找借口不去看他们,没有放在心里,没有经常给他们打电话。
也许人在孝顺这件事上,永远都在纠结。永远都有遗憾。待到父母离去时,遗憾终生。母亲说我太外婆去世时,说她想叫几声妈妈。她大声喊了几声妈妈后,平静地告别了世界。也许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会想到自己的父母。
愿天下父母能安康,能长命百岁,无疾而终,在坦然中告别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