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这期青少年课我就想写这篇文章,一方面来自于本次青少年课程是集训班,连续四天,二十多个孩子(最小的6岁,最大的13岁),几乎都全程参与,孩子的差异化在这四天当中得到了完全的显露,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另一方面是在这四天中,作为一个三岁宝宝的父亲,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无奈最近两天太忙,今天在出差的路上,终于静下心来写这篇文章。
1、 你在孩子心中是个什么样的角色
课上有一个环节,是PPT上打下了一句话:“我的爸爸很能干”,让课上的小朋友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
直接有几个小朋友就反驳我了:“老师,我的爸爸不能干,但我的妈妈很能干”,我就很好奇,问为什么,结果有几个小朋友的回答让我很动容,一个说道:“他已经有差不多半年没见到他爸爸了”一问,才知道,爸爸经常出差,一走就是半年,在家里都是妈妈在陪伴他。
另一个小朋友直接答道:我的妈妈比爸爸能干,因为我的爸爸从来不干家务,都是我妈妈在做,所以很辛苦。
也有几个答道爸爸很能干,答案都是说爸爸会修理家里的电风扇,会做饭,会带他一起去玩等等。
所有答案中没有一个小朋友说是爸爸赚钱多的很能干,甚至当我问道,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时,有一个小朋友直接答道,说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顿饭。
其实现在的孩子教育中,父母任何一方的长期缺位都会导致以后孩子的性格问题,现在的普遍现象是父亲的缺失,父爱长期缺失,会导致孩子缺乏父爱的依靠。
对于女孩而言,有些孩子在青春期时会迷恋社会上的混混,其实就是长期缺乏父爱,这是力量的一种象征,或者在谈恋爱时会倾向于找比自己大很多岁的人,可能都来源与这方面。而对于男孩而言,会显得很腼腆,缺乏阳光乐观的态度。
父亲和母亲在和孩子一起玩耍的项目就是不一样的,每次我在家,一般都是给我家宝宝抱高高,各种追赶打闹,让她骑在我身上,装作把我压得起不来了,去健身跑步等,但是妈妈和宝宝在一起时,一般都是从安全角度出发,更多的是倾向于讲故事、摆乐高、唱歌这种项目。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是同等重要的。
2、 每一个孩子从小都是个天使
有一个环节让大家说我的梦想
我总结了大概有三类:
a、好奇求知型:要当宇航员、科学家、工程师
b、善良淳朴型:当警察,要去抓小偷,当医生,要把爸爸的眼镜治好,当老师,要去贫困山区支教。
c、大爱型:要当海洋清洁工,去把海洋污染治理好,要当联合国秘书长,让世界和平等
3、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课堂上的孩子我把他们分为这么几种类型:封闭型(很害怕登台说话,平时也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交流)、好动型(自己能力不错,但不能照顾到其他小朋友的情绪)、自尊心强烈型(只能赢不能输)、活泼开朗型、完美型(我认为的)。
孩子的类型其实和父母的类型是极其相关的。
a、父母关系不融洽者可能会导致孩子及其封闭,比如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或者大打出手,甚至直接责骂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呢”等这种伤孩子自尊的话,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孩子不敢开口讲话,因为只要不张嘴就不会犯错,不与别人交流就建立了一道堡垒。
b、控制、严厉型父母教育的孩子一般看起来很乖,很听话,但其实会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长期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另一种是叛逆型,一旦他们到了青春期,或者终于离家上学,就会完全把长期积压的情感给爆发出来,有可能会向另一个极端发展。
当然严厉型父母在体罚教育孩子时不是说不能用,而是说在于父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发起飙来自己已经失控,这时候会让孩子对于父母的安全屏障完全崩塌,这样就会导致以后的亲密关系的建立出现问题。
c、放任型父母会导致孩子缺乏规则感,没有团队意识,时间长了,自然没有别的小朋友愿意和他在一起玩,就会致使孩子产生自卑感。
d、荣誉感型父母会给孩子灌输一切争第一的心态,这样的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凡事必抢先,虽说在某些阶段是好事,但是危机在于缺少挫折教育,一旦受到重大打击,往往会一蹶不振,甚至会有想不开的举动。
e、还有几个小朋友,能力特别强,但最关键的是还很能照顾到群里其他小朋友,主动帮助他们学习,凡事会让着他们。而且会主动到看到其他小朋友的优点,并为之赞美。这个在这个年纪太难得了。我自己一问才知道,一个是他们的父母平时就是及其恩爱,而且他们还有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平时父母也会注意教育他们要关爱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
所以看到孩子的现在,就能看到他们的父母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
总体来说,现在的孩子能力都不缺,因为父母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钱去报各种班,所以都是身怀绝技,但是缺两种很重要的精神,一种是团队精神,因为独生子居多,所以关爱有加,但不注意关注到其他小朋友的情绪,这样就会不合群,没有群体归属感。另一种是缺受挫教育,每一个孩子的掌控欲太强,太争强好胜,但这个世界上能靠一个人去掌控到的其实很有限,所以在以后会极容易自卑,产生自我怀疑感。
4、 为何人越活越迷茫
每次课堂的纪律一般都会运用分组PK,加分为手段,效果都很好,各个组为了分数的奖励进行比赛,结合我平时接触的很多的咨询案例,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目标都很清晰,要达到多少的薪水,在哪里买房,买什么样的车等,但却也越来越迷茫,不知道想要什么,这也让我在反思一个问题,其实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用一种外部激励手段来让自己成长,比如从小会说宝宝,你把这个饭赶快吃了,妈妈就奖励你一根棒棒糖,你这次考试考到前几名,我给你买你看上的那双鞋。慢慢的就是好分数,好大学,好工作,好薪酬,好职位,好房子等,其实这种外部激励都属于一种外部刺激,缺少本质的内在驱动力,所以就缺乏了使命感和意义感,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就会阶段性迷茫。
5、孩子为何精力如此旺盛
四天的课我上的是筋疲力尽,但观察每个孩子,各个都是生龙活虎的,一下课就像疯了一般,而且中午也不睡觉,有的还要写作业。但成人很少能这样,为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孩子往往没有内耗,一般很少会去纠结,会瞻前顾后的思考那么多,课上两个小朋友前一秒钟还在闹矛盾,后一秒钟就能握手言和,真的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但是对于成人来说,凡事都要思考很久,情绪来了还不容易疏导,还要积压好久,所有这一切都在导致内耗。
6、 孩子的脑洞都特别的大
有一个环节让大家不说话表演成语让大家猜,我看了好几个,愣是没想出来,结果别的孩子就立刻猜出来了。
最后的风采展示环节完全交给了孩子,结果小朋友们一个个设计的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进行了链接,形式也是很多样。
所以与其说我是在教,倒不如我是在从这帮孩子身上学习。
愿每个孩子都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