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2020年,企业家心头依旧萦绕着许多未解的疑惑:
“为什么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我的传统企业过几年是不是死定了?”
“为什么我们公司学了阿里、华为的文化,却没有什么用?”
“我每天干业务干得昏天黑地,为什么企业的问题反倒却越来越多了?”
针对企业家这些在实际经营中遇到的这些难题,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商业趋势分析、组织创新分享为你答疑解惑。
01 未来是民营企业家的春天
首先,带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我们今天处在什么样的时代?
面临什么样的机会和挑战?
为什么全球的企业都在追求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是全球存量市场恶性竞争制胜点
当今全球经济市场正在进入存量市场。
什么叫存量市场?大家会发现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流量红利都在消失,同时由于国际形势和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新技术的发展和迭代,不确定性将会成为未来商业的主旋律,各行各业都在跨界竞争,传统行业进入了很多新的玩家,都在争夺存量市场。
什么叫存量市场的恶性竞争?
举个例子,比如团购行业最早5000家企业,打了几年仗,打到最后只剩下1家,行业第二都没有活路,竞争极其惨烈,这就是存量市场的恶性竞争。
在这种大浪淘沙、80%的企业都掉队的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或者说尾部企业跟不上来,甚至头部企业掉队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我常说,为什么说基业长青是一个伪命题,在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4年。
我们要正视现状,全球目前进入了恶性竞争的存量市场当中。
不难发现,全球现在有许多企业,无论多大多小,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科技企业,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都正在追求一件事情:组织创新。这是未来几年企业打赢战争的唯一法宝和救命稻草。
未来十年的风向标
我们来看上图,20年间,世界市值10强企业的排名变化。1997年,全球企业排行榜是产业风向标,流行的几乎都是能源、制造和消费等工业制造业,唯一的例外是微软;到了2007年,创业公司都很绝望,除了微软以外,全是垄断性企业,不是银行就是能源,不是能源就是电信。
而到了2017年,世界市值10强企业却全部都是民营企业。其中,科技公司占了几家?8家。
在这张图里有3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大家一定要get到:
第一,随着中国GDP的增长,中国的头部客户一定会是全球化客户。未来国际化就像今天学电脑、吃饭一样,是必需的生存技能。请在座各位跟我一起学英语;
第二,科技是主旋律;
第三,民营企业是主旋律。在全球赛道中,民营企业将会越来越厉害、越来越全球化。
02 10年后,中国将只剩下3类企业
再过个10年,又将会发生些什么呢?
我从2008年开始研究新商业文明,是新商业文明的信仰者。这个时代已经来了,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1、三浪叠加的时代
那么,如今中国的商业文明又处在哪个阶段呢?曾鸣教授的书里提到,中国商业文明的变迁正处在一个“三浪叠加”的时代。
什么意思?就是后浪追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三浪叠加”对于每家企业都非常重要,我接下来详细地讲讲。
第一浪:线下贸易阶段
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买衣服在哪里买?商场里。买米在哪里买?超市里。
全部在线下。
所以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波生意就是线下贸易,主要有两种业态:一个是以广东和浙江为主的生产制造业,另一个就是大量贸易公司的存在。这是1.0的商业生态。
它的核心特征有3条:
第一条叫“信息不对称”,我们所有人都是靠信息不对称来赚钱的;
第二条叫“渠道为王”,我们那个时候的销售是怎么干的呢?我有一款产品,到中央电视台打广告,成为标王,有品牌后到全国各地做加盟。许多企业都是这样招加盟商体系的,所以在那个年代所有厂家都会被渠道绑架,大量的钱都被渠道赚走了;
第三条叫“B2C的割裂”,我举个例子,你是卖咖啡机的,当我在国美买你的咖啡机时,你这个厂家能不能直接抓到我这个客户?抓不到。
10年前、20年前,我们基本上就是这样做生意。但现在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大。在这种商业环境下,整个社会的商业文明是封闭的。因为我就是靠贩卖信息给你来赚钱的,所以没办法做到开放。这是中国商业的“1.0的小浪花”。
第二浪:在线化阶段
接下来中国进入了一波互联网时代,叫在线化。
在线化有3个核心特征:
第一叫核心业务在线。经常有很多老板讲,我的产品已经拍成图片放到网上了。但这个不叫在线化,核心业务在线指的是产品和服务流程在线;
第二叫全数据在线存储。产业从供应链的最上游到仓储、到物流、到零售、再到交易都实现数字化。中国未来10年最大的生意就是数字化重构每个传统产业;
第三叫在线互动。你和你的用户必须保持互动,他要能随时联系到你。
在这个阶段,20年的时间里已经诞生了一大批10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1000亿美元以上的有3家。第4家马上会来,叫今日头条,现在已经700亿美元的市值了。
这一波浪潮平均时间为10年,周期更短,产生100亿美元以上公司的比例非常高。所以你会发现在线化以后,它做的生意就是要打掉中间的各种渠道商、经销商。比方说大米,东北的农民卖出去5毛钱,但我这里买要5块钱。中间隔了这么多层,要把它打掉。
第三浪:智能化阶段
再接下来则进入到中国的智能化商业。不要觉得这个东西很远,中国已经有一批企业做了7年了。智能商业有4个特点:在线化、网络协同、智能化和全球化。
什么叫智能化商业?第一是产品反馈闭环,第二是大量数据沉淀,第三是必须有智能算法。
我举个例子,我们去头条、抖音上搜一个视频,假如我第一个视频搜的是红烧肉,第二个直到第N个视频出来的还是红烧肉,但是各种各样不同的红烧肉。这就是智能推荐,千人千面的推荐。
在智能商业赛道里,但凡中国近5年迅速崛起的生意,其它大企业怎么封杀都封杀不掉,仍旧以火箭般的速度上升。它们的商业模式都在3.0,所以你会发现一浪接着一浪,越来越先进。
如果你的企业已经在第三浪,那么你今天的挑战、所有的对手都来自于全球。所以大家是不是会觉得没有日子没那么好过了。
我以前曾开玩笑说:我们前面20年吃的苦,你们未来都会走一遍,要不干脆就立马选择退休算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许多企业都相对焦虑,因为这一二三浪的业态在中国全都同时存在。
哪怕是和你合作了20年的经销商,也都在变化。比如原来帮你卖车的是4S店里的销售,以后可能就是一个像李佳琦这样的大网红,一年能卖7、8亿,远超几家百货公司。
未来的营销模式是什么呢?IP卖货、渠道下沉,从线下变在线、产品下沉。所以你会发现淘宝在两个月前发布了一个新战略,整个生意模式由“人货场”变为社交电商。双十一马云跟李佳琪PK卖口红,马老师这么大的影响力,依然PK不过李佳琦。
在经历剧烈变革和转型的时代,很难看清楚未来。但越是这样,越需要相对长期的对战略的展望。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趋势,不仅仅是经济模式的变迁,更是一次商业文明的变革。
2、组织变革的三层变迁
每个商业变迁过程,都有80%以上的企业要掉队。因为商业变了,适配的组织形态也在不断的变迁和进化。在剧变的商业时代下,组织如果不随之而变,大概率是要被淘汰的。
变革的底层是企业的文化。比如企业若不改变原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理念,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导向的文化,怎么可能做出一个爆款产品呢?这是不可能的;而变革的中间层,是企业里的人才梯队和这群人的知识结构要变,要懂得“老瓶装新酒”,把新的知识装进去;变革的最上面一层,才是治理架构的变化,比如说股权结构、管理制度、组织架构等等。
听完这些,你才能知道为什么我会说基业难以长青。这就是我们要面临的时代。
当这一波一波的浪潮来袭时,我们所有的商业,从底层、文明、文化、商业模式开始,到产品供应链的组建,到营销模式,再到人的素养,全部都在变化时,我们是抓不住的了。任何条条框框的逻辑、理论和方法论,都没有办法让你的公司基业长青了。
2010-2020年,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但这个红利的浪潮现在已经过去了。2020年以后,中国流行什么呢?
流行这5大科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这些科技如果你不知道,未来是没法活了。未来10年将是中国产业互联网的10年。
10年以后,中国的中型企业、排在“中不溜秋”位置的企业将会被消灭掉,最终只会剩下3类企业:超级大平台、行业龙头和小微企业。
所以,大家一定要理解我们正处于什么样的时代,面临什么样的机会和挑战,这将是我们走向未来10年的根本。
03 企业家要知道终局在哪
所以未来我们要懂得为自己的企业,在中国的环境里做一个商业定位。我常用的定位方法叫“点-线-面-体”:
1、点
什么叫“点”?我举个例子,两个月前有个人给我打电话。她们家是在哈尔滨卖红肠的,有30多家店。她问我,未来她的店会不会都“死掉”?
我回答她,当然不会,欧洲也有许多百年老店,所以“点”是永远不会消亡的,90%以上都是“点”。但“点”的业态会存续,不代表着原来的那个小生意(卖红肠)不会“死掉”。
所以做小生意要生存的话,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服务要升级,二是你的“点”必须活在一个“面”上,比如原来的闹市区现在没有人流量了,就换个地方开店,或者想新的方法吸引流量,择良木而栖。
2、线
什么叫“线”?就是串联所有生意底层背后的东西,就像阿里以前做的“线”,指的就是: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换言之就是支付、物流和数据。
所以未来你的公司将在哪个业态,你的战略定位在哪个业态,必须要在“点-线-面-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做企业的一定要知道终局在哪里。
3、面
“面”就是产业里的平台,连接上下游供应链的平台,就是所谓数字化改造、产业转型的重心,把上下游都打通。这叫“面”。
4、体
什么叫“体”?就是超级大平台、生态,所有包罗万象都在这里面。目前中国已经有三四个超级大平台了。接下来在超级平台的赛道里,还有2-3个大的赛道可以走,比如贝壳已经在做聚合效应,把全国所有中介公司的门店全部连在一起。这可能是下一个生态。
未来10年,你到底在哪里?是做一个“点”就知足常乐了呢?还是要做一个产业龙头?或者是一个超级平台,抑或是一条“线”呢?这要思考清楚。
但无论一家企业的业态是“点-线-面-体”中的哪一个,哪怕做得再大,别人总还是能够打到你的七寸,所以创新永远是有机会的。
英国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有个理论叫做“第二曲线”。
讲的是什么呢?企业的“第一曲线”是过往赖以生存的业务,比如做自行车、承包工程等等,靠这个业务得以成长起来。
然而企业的持续增长不仅要靠“第一曲线”,还应靠“第二曲线”。什么叫“第二曲线”呢?就是在你“第一曲线”服务好客户的情况下,长出来第二条新的业务线,但这条新业务线的体量应该和“第一曲线”差不多。
比如这家公司原来1年销售额10亿,要是创新业务只做了5000万的话,它肯定就不算“第二曲线”。
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查尔斯· 汉迪
所以你能够发现,为什么许多曾经领跑的企业最终市值都没有上来,核心原因就是它的增长曲线永远停留在“第一曲线”。微软这家公司非常值得研究,它是全球范围内超过5000亿美元体量的大型公司中,唯一一家3年之内转型变革完全成功的,从PC业务转到云计算。
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家公司要想做到100亿美元以上,必须有2条业务曲线,而要想做到1000亿美元以上则必须有4条曲线。这是一个数据统计,仅供大家参考。
04 组织设计是一把手工程
这几年来,我经常跟许多企业家交流,从南走到北你会发现,我们研究了20年的业务,但我们研究人、研究组织这些复杂的玩意儿,好像1年的时间都不到。刚好是这两年业务走不下去了,大家感觉到痛的时候,才开始研究。
自从2014年创办这家公司以来,我服务了3000多家公司,至少实地走访了900多家。我发现一个规律:小老板跟我谈的永远是业务,“今年3个亿的收入,明年怎么做到5亿?”
而大老板关注的是什么呢?所有大老板跟我谈的都是组织。
前几天我到某地产公司,他们是地产20强,也是这3年以来地产界增速最猛的。他们老板跟我讲,我原来都干业务,但这两年业务每年翻一番,是因为我只做这3件事情:第一做公司的顶层组织架构设计,第二专门干管理干部的培养,第三合伙人模式。
你会发现,当老板把时间精力聚焦在这部分时,公司是会大步增长的。所以一家企业的商业设计、组织设计,一定要是“一把手工程”,否则永远落不了地。
所以最后我们来看一看,优秀的企业家都是一群什么样的人?给大家提炼一下:拥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有说干就干的特质、善于死磕和坚持、追求务实和解决问题。
如果没有这4条,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为什么?企业家是一个什么样的道场?企业家承载了这么多人的责任,一个一个家庭的责任落在你身上,所以必须要学会解决问题和务实。
但遗憾的是,我们研究发现,哪怕这4条你都做到了也还不够。如果想要做到大老板,还需要这2条:
1.愿意延迟满足
2.成为深度学习的机器
第二叫成为深度学习的机器。我觉得大家这两年都得了焦虑症,在各大平台拼命学习,但是你发现看什么都没用,为什么?
我见过的所有好的老板都是深度学习的。我在去那家地产公司服务之前,董事长就已经带队把我线上39讲的课程都听完了,并全部都落了地。这叫深度学习。
一个企业家不能满足于听点热闹。学习分为两类,一类叫修身养性,自我认知、自我觉察、自我修养,哲学、阳明心学都如是;但另外一类是严肃性的知识,它是要去改变你的公司、你的组织和你的团队的。你要学得很深,并且要落地实践。
我发现凡是大老板都有上述两条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