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最重要的人得了抑郁症, 身为心理咨询师的自己最开始是自信的选择帮其进行治疗,然而因为对家人特殊的情感,我无法做到抽离和中正,不但没有起到好的效果,自己还变得狂躁起来。于是,我开始带着家人开始寻医治病。不得不说,在湘潭寻医的过程是让我极其失望的。所谓的心理咨询室里好几个病人,咨询师打印一套题目出来让患着做,根据题目结果就下了定义(中心医院稍微好些还做了一个脑部机能测试),然后和你聊几句就开药。整个过程我看不到对患者的尊重、保护、理解。患者在医生这里反而变得跟紧张、害怕。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治疗起不来作用,于是我又改变方式,我用陪伴和疏导代替治疗,同时结合药物。俩年多时间过去,家人病情和身体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俩年多的经历,让我对抑郁症有了自己的心得。当得知读书会要举办一场有关抑郁症的话题,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昨天听了吴老师的课,我有很大的收获,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悟。
我很认同吴老师所讲的“建立自己心灵的堤坝”,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患者自己愿意和相信自己会痊愈对恢复是关键,堤坝的建立和家属的陪伴、鼓励是密不可分的。倾听、陪伴、理解,沟通时不要太把患者当病人。适当的运动对病情有帮助,但病人在患病期间对活动是排斥的。我当时采取的就是方式是请家人“陪”我去,而不是鼓励她去。只是让她陪我,她就少了抵触,慢慢的,她就开始接受并喜欢,人也逐渐开朗起来。
在家人患病期间,我也咨询了很多专家和一些痊愈的患者,很多人都提到了“宗教信仰”的力量。这一点我是相信的,不过没有在我家人身上去尝试,我觉得人与宗教是有缘份的,我提出了建议了,但愿不愿、信不信还是在患者自己。还有一点是我和吴老师不太一样的观点,虽然在湘潭的治疗让我失望,但专业的医生和药物依然是目前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治疗的主流。选择好的医生、对症下药会带来更好的效果。特别在早期,积极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当患者接受和面对自己的抑郁症,明白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人自我保护的过激表现时,其实就是好转的开始。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每一个患者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我认为在抑郁症的治疗中没有公式所遵循,只能因人而异。当吴老师说“感谢抑郁”时这也是我的体会,这俩年走得很辛苦,但收获了亲情,也给了自己专业知识经验的积累。生命中发生的所有都是礼物,哪怕是一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