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纪律教育的一个奥秘,就是规则务必少而精,要求不能太高,但确定的,必须百分之百地做到!
没有太高良知的教师还有抗衡家庭过度要求的可能,仅有良知的教师必将注定受难——教育的艺术?当惩罚缺席的时候,一切循循善诱都将变得苍白。我承认,存在着不少善于调动学生、掌控教室的超级教师,我自己也曾是其中一员,但是如果正常的教育秩序高度依赖于十分稀缺的特殊人格,这绝对不是值得称道的可行政策。
《苏司机教育学》(下)第302页:
违纪行为的经常重复,教室里会养成一种不守纪律的习气。
一:课堂学习常规:
1.听讲时必须保持两手叠放,做题时必须保持安静。开始和结束时我都会有明确的信号,比如我开口前会拍手,下课时会说“下课”(邀请一名同学提醒)。
2.上课被旁边同学的说话做小动作等干扰学习时立即报告,否则与对方一起受罚。
3.违反者阶梯递增惩罚力度。(一切皆在自己要求不明确,执行不坚决,自己要有一个记录本以掌握进度)。
二、路队及间操常规:
1.放学队伍必须达标才能出发,由任乐负责喊口令(最多两遍),智杰检查,对不认真站队者两人有权利实施惩罚。
2.赵若彤负责记录间操缺席人数,对无故缺席的人赵若彤有权利实施惩罚。
3.惩罚细则先与我协商,然后全班讨论并通过。
注:以上规定部分会形成文字贴于教室,欢迎同学们对以上常规展开讨论。我会坚决捍卫,直到其进入我们的血肉,变成我们的习惯(第一周每天课前请有可能违纪的同学到讲台上为大家读一遍以便大家熟知并警醒可能违纪者)。
一点感悟:
1.教室里很多常规性的事情,不过是由教师制定明确标准辅以惩罚措施,并坚定不移地去捍卫罢了。
2.赴约(包括上班)你要比规定时间早到一点,做事情你要比规定标准高出一点。
第二阶段目标:
摘自《所有评价都是偏见》:
三.学生什么时候展示?
1.探索新知时,
方法涌现,展示风采,
交流想法,达成共识;
2.练习时,老师不讲,学生讲
为什么?
老师没有新东西要讲,但是需要学生讲,老师需要在倾听中了解(1)孩子们对新知能不能熟练掌握?(2)孩子们习惯用新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吗?这都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老师要忍下冲上去的冲动,在倾听中识别,在倾听中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生本课堂自然呈现。
四.学生怎样展示?
规范讲题程序,形成半自动化(不是一节课就能达成,要经历长期规训)
1.老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筛选,明确展示顺序;
2.学生开始讲题
讲题学生:请大家听我讲,
其他学生:请讲!
……
学生面对黑板、面对学生讲(斜着站,不遮挡题目),老师走下去,确保下面学生停下自己的事情,认真听讲,积极互动;
3.主讲结束后
讲题学生: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
其他学生举手表达意见,
或者质疑:我有不同意见……
或者补充:我来补充……
4.老师做必要梳理
最后一步不可省略,课堂追求的是教学效果最大化,学生的讲解始终代替不了老师的指导,老师以直观化的手段,精炼的语言娓娓道出,那些懵懂的孩子方能豁然开朗,那些已经理解的孩子方能重新建构。
很多相关文章请在“公开文章”中搜索“主持人”:
或搜索“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