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拿着一支铅笔在一张我都不知道什么材质的纸上面画着一些仅凭想象的景色。在模糊的记忆当中,我记得是一片很大的草原及一颗大树还有大大小小的花,它没有色彩,仅仅是白和灰。我已经记不起我那时候画了多久时间和多少张了,只记得有一次我的画被挂在了宣传栏处。那时的我,初二。因初三备考就没有持续了。
我喜欢画画的过程,但在完成之后总觉得它并不属于我,应该属于一个懂得欣赏它的人。在我看来,它就是带着我的笔触和灵感的纸,需要喜欢它的人来欣赏才能知道当中的美丽。而我,并没有很好地展示,而是默默地放在一个已经再也找不到的地方。留下的只有模糊的记忆。
我记得,我喜欢画画的原因是我可以仅仅用纸和笔就可以将我想象的场景描绘出来。在画画的过程中,记得老师说:“现实当中或许没有很完美的景象,但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把所有美好的景色描绘出来。我们甚至可以把各种各样喜欢的东西拼凑成一幅完美的画面。”我深深地记在了心里,这也是十几年过后我能清晰地能记住的一句话。
在父母和老师看来,我并不爱学习。嗯,我讨厌一些不确定的事物,例如语文,我并不能知道老师说的诗人在所说的场景上表达出来是否是这个意思,我感觉都是猜想,我不想猜,因为很累。政治、历史也同理。而英语我感觉我用不上并且真心不想背,我真的能与外国人说话吗?成为了我的疑问。事实上,现在成为了我的障碍。但我数理化很好,因为它们都有规律可循,并且能够得出真实的答案。偏科严重的我中考成绩也不尽人意,勉强读上了镇上最差的一所高中。
倔强的我,在高中的时候也是一样,不喜欢文科。诗情画意本该在一块,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只喜欢画画。而因为我不是特长生,并没有在学校的特长生班上,我也一直不知道,在我看来是兴趣的画画原来可以加分的。当高二下半学期,班主任突然带来了一个消息,称:“如果有兴趣学画画、音乐、体育的同学可以报名。可以通过这些特长来提高升学率哦!。”那时候的我,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想都不想就说:“我要去画画。”也因当时的成绩,考大学几乎无望。
从那天起,只用过2B铅笔画画的我,接触到了HB、B、2B、3B、4B、5B、6B各类铅笔型号,越小代表越硬,并且可以更好地描绘出细节。甚至橡皮擦也是工具之一。从物体的结构,亮面灰面暗面反光面的构成,一步一步地将空白的画纸变为有立体感的画面。这就是画画的乐趣,也是我喜欢的原因。
打好素面的基础,慢慢开始通过水粉颜料,通过调色的技巧,让黑白灰的画面变成了彩色。这个过程也非常地美妙,通过仔细的观察与专业的色彩构成来获取颜色的密码。只有在其中才能感受到当中的奇妙。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是高三的我开始想,通过画画能考取哪方面的专业和学校呢?有我喜欢的吗?比较理性的我在想,如果只考取一些与画画相关的专业貌似不好找工作耶。那时候才知道,通过术科考试可以选取各类的设计专业。
高三第一学期没上多久课,为了更好地提升画画技能(也有一种想解脱枯燥的学习),经过画画的同学们讨论,决定去了广州某个画室学习。4个月的学习学费记得在7000多,那时候家庭也并不富裕,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那,多番争取才通过了父母的同意。我也不知道选择是否正确。
到了广州,第一时间也是看各种绘画工具,各类备考书籍。到现在已经忘记了具体的金额了,只留下了一个感觉,怎么跟爸妈拿钱呢?或许是,反正也出来了,该买的还是买了。为了备考,大家都没日没夜地地画画,为的是考上心中的美院。那时候大家也就知道美院是一所好大学。多少人为了考取美院复读3-5年,也不知道这次是否能够考上。甚至有为了考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最好的美院)复读了将近10年。
在画室,除了画画,老师还会讲述各个大师,描述当中的故事以及对画面讲述,听得入迷。看着那些笔触、线条、色彩营造出来的感觉,将我们带入了其中。而这些大师都有不完美的人生,最让我感触的是,梵高的人生最终是自己结束的,结束在麦田里,留下了最后一幅《麦田上的鸦群》作品。
时间匆匆地走过,通过长时间的备考,除了考联考外,我挑选了两所学校进行考试(也是为了省钱,那时候每次考试都需要300的报名费),其中一家是广州美院,结果落榜了。联考的成绩也不尽人意,和我中考一样,非常勉强地在补录的时候搭上了本科A线,而且并没有很好的专业选择。后来就去了本科B线的一所学校,读的专业是动画。
本科四年,大三下半学期课非常少,有些同学已经去寻找一些兼职工作来铺垫往后的选择。在那时,动画公司非常少,而且都需要3年工作经验以上的人。我一直找了半年,最终乱投,投了金融。经过介绍后来去了做室内设计,算是有一点靠边吧,反正都是设计。一个我并不喜欢的工作一做就是8年。而动画相关的行业一直发展,从网游、手游到现在的VR游戏,短视频。曾经也多次想过重新开始,但投的简历都没有任何答复。梦想和现实,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导致了艰难的选择。现在的我,已经不敢重头再来了,感觉自己老了。或许这就是生活吧,总是那么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