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定买房之前我一直抱着对老房子的留恋而久久不愿妥协。从小就不是在一个地方固定呆着,辗转流离间其实早已习惯了漂泊与适应,也不曾对任何一个居留之地有过厌恶之情,相反倒是记得留在那些地方的美好回忆。对于居住,从来也不要求要多宽广亦或是居住多便捷。总想着的是生活不就是不易的嘛,能把不易变成幸福才是活着的必要呀。我不勤快不会把家里收拾地一尘不染,但是因为常常一个人独立思考玩乐,在不自然间喜好上了打理家里所见之一切事物。喜欢和物品打交道的过程,喜欢看到它们愉悦我的心情。这个过程总是会充满惊喜。中国人从克俭中走来,先学会了习惯拥有却没有学会习惯享用,曾经因为落后而不得不更加勤劳,而后就忘了生活本该有的样子,在忙忙碌碌中又不得不接收来自世界文化的洗礼,甚至有时候都会忘了自己出自何处,只为追寻,却不问过往,这样的生活让找人越来越找不到自己,更加追不上那些一直铭记自己并一直向前的人们。
下面是本人私下积攒的一点点浅薄的生活探索之路以慢慢找回自己
一、光影与色彩
不论是什么样的房子最基本的用途都是遮风挡雨,揽荫蔽日。当你为了逃离大自然所呈现的无法忍受的生存条件之时,才会选择走向屋檐,迈进门槛。可当你踏出此步之后却不意味着就真的放弃了看待这世界的光芒与风采。我们只是选择性地去掉了会另身体不适的不利条件,却依然要做好一个旁观者,这世界给了人类光明的眼睛与灵敏的大脑,就是为了让你好好欣赏探索它。调节自然光才能找到观察事物最好的视角,房屋的采光会自然而然地固定你的视角,而通过这些视角所采集的信息决定了你大脑的运行功效。想要让大脑不阻碍心情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调整光线。利用窗纱的不同材质以及调整遮挡的角度。
首先你要做的是了解你所居住的房子所能享受的最佳光线,这个也不是让你专门找人去做个日照分析。作为与房子朝夕相处的唯一住户,你要花大把的时间去体验感知,才能找到最愉悦你的那束光。意思是说你得花时间不论天晴下雨,好好地呆在家里四处走动,睁大你的眼睛好好看看你的房子,看看屋内,看光照到最强与最弱的地方,你会发现光照最强的时候整片屋子能充盈着阳光的最大区域,特别是冬天里亮堂堂而又温暖的感觉;再看看屋外,离得远了是白茫茫一片,离得近了是各家邻居。
色彩选你喜欢的就好,只是要在铺陈上尽量让他们协调,不同色彩之间的碰撞感都会创造不同的意境与感受。
二、绿意与摆件
人对山水自然是与生俱来的归属,自然对于人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在冥冥之中是它激发了你的求知欲。花花草草都是有性灵的生物,你亲近它,它就会跟你产生交互。如你有幸感受到了它的智慧,于你自会有进益。
老房子的话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家中的一切古旧有味道的元素,年代感越久的摆件越适合与绿植花卉组合在一起,就像图中的这个工具箱。千万不要随便嫌弃家里的老古董,不是扔了就是恨不得藏起来,很多东西都是再完美不过的装饰品。
三,收纳与整理
不管多大的房子都会被物件充满,这是房子的意义,就像这个世界不只包容了你一样。收纳与整理是一门学问,既不是一味地藏,也不是一味地陈列。陈列之物必是你喜见之物,至于见不见诸于灰尘与阳光,是需要一番考量与试验的。考量你自己愿不愿意花时间在他们没有受到过度伤害的去关怀他们,并且即使在它们已经伤害之后为他们扶去伤痕。可是即便如此无论是人还是事物都经不过时间的雕饰,如果你不能欣赏时间所蒙上的韵味,和任何人或事物都不能好好相处。所以重要的是不要害怕改变,不要害怕伤害,一切回不到原位,你也还是你,它也还是它,生存远比毁灭要长久的多的多。不要总是擦肩而过,那些在岁月中和你朝夕相处的物品才是你的精神寄托。想陈列出来的东西就陈列出来,陈列未尝不是一种创造,当你把一切都归置和谐而不觉杂乱之时,就是居住最美的样子。
收纳与陈列并不冲突,收纳是陈列的一种手法,它改变的是陈列的位置与距离,把相同种类的东西归类到一起便是收纳的要义,它们可能是属性相同,也可能是使用情境相同。这个世界的大多事物都从无序变成了有序,而拥有高等智慧的你又怎么没有这种情结呢?只是时间的侵占让你失去了对规整的耐心,少了耐心人会不安,最终也还是要找回自己的秩序。
当人类学会了记录以后,才从记录中找到了某些真理,事实物物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现在的家居设计学也是在人们的积累分享中成长的,每个人都身处其中体验创造才让它最终服务于人类与世界,让家更美好,就是让世界更美好。
四,保持家居的新鲜感
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随着你的生活起居的改变而改变,你需要通过不断地调整它,熟悉它。它才会成为与你匹配的你独一无二的家,一个你最温暖的港湾。
没事了就为你的家换一换布局,花大把的时间享受与家的相处,既是对心灵的休整也是对家的服务,有了交互才会有反馈。
结语:家可以杂乱老旧,可以简单朴素,但一定要是一个有灵魂的居所。它贯彻你的思想,述说你的故事,包揽你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