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业是历史教育,面对这份命题作文“个人阅读史”,不禁惶惶。史,有那么点沉重的意味,改成“我的阅读故事”,便找到了一份坦然的心情。我的阅读故事我想从去年夏天开始往前追溯。
2018的夏,有近一半的时间我是在土耳其度过的,还有一小半的日子呆在嘉兴学习。或许是受了异乎寻常的炎热天气的刺激,也或许是那个夏天异乎寻常地清闲自在,我饶有兴致地在简书平台注册了自己的写作账号“那花有春天”,开始圆一个儿时的梦想。
都说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再晚也不算迟。即将进入不惑之年,不管不顾地开始埋首所谓的文字工作,热情如同夏日骄阳。半年时间,更文58篇,收益千余元。每每收到文章被公众号或者某个文集录用的消息,我的快乐如同稚童。
对于文字创作的热情,源于阅读的习惯。
一、过往,阅读承载快乐回忆
(一)街角旮旯的天堂
幸福是什么?每个年代的人对此都会有符合年代感的解读。作为一个70后,我对幸福的理解是不贫乏。儿时对“贫乏”这个词还是有切身的感受的,尤其是精神生活方面。
我出生于苍南县宜山镇,这个古老的千年小镇有着发达的纺织业,但儿时的小镇却连一家像样的书店也没有。老街的街角有一间破旧的门面,挂着“新华书店”的牌子,开学初会买一些作业本或者文具什么的,大半的铺面摆设的是出租的小说,只是偶尔才有一些学辅资料、国学经典或者外国名著卖。我是书店的常客,书店是我儿时的天堂。新书来的时候,我会厚着脸皮赖在那里如痴如醉地翻阅。《笑面人》、《巴黎圣母院》、《堂吉柯德》、《复活》......就是蹲在地上看完的。老板夫妇都是随和的人,见我很爱惜书,便也不多说什么。我也很自觉地把自己有限的积蓄都拿来租书看,每每先在书店看完一本,然后借三四本回家偷偷看。一本书一天的租金5角,对我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过年的时候,弟弟的压岁钱也被我骗来买了《孙子兵法》和《菜根谭》,这至今仍是家人团聚时偶尔提及的笑话。
(二)论斤买书的阿爸
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兴趣有着近乎任性的痴迷,那她的背后一定有一座坚定的靠山。我的靠山就是我的阿爸。他是最懂我的梦想的人,我也是最随他的孩子。物资匮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生计,阿爸曾奔走于大江南北。每次他出差回来,床底装书的纸箱就会多起来。阿妈抱怨的时候,阿爸只淡淡地回应:不值钱,论斤买的。
我在阿爸的书箱里淘了一遍又一遍,连菜谱也不轻易放过。躲在阁楼里看《龙凤宝钗缘》《大唐游侠传》《射雕英雄传》《隋唐演义》《封神演义》等,兴奋起来就裹一张床单,在床上飞来飞去地扮演侠客,那种快乐很随性。在旧书店里论斤买来的书,往往大半都是破损缺页的,有时候一套书也是缺胳膊少腿的,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没法看却又弃之可惜的书,比如《日汉字典》《孔氏家谱》什么的,至今还堆在老家的阁楼里,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
(三)满面墙壁的嫁资
回首望,岁月如梭。眨眼大学毕业近20年,大学时期的快乐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那师院桥边的逸夫图书馆里,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幸福记忆:双手在一排排书脊上划过的那份满足,琳琅满目的书堆中一眼看见自己想看的书的那份惊喜,从一大堆想看的书里只能挑走七本的犹豫,静坐在自习室里睡睡醒醒地看书的悠闲,沉浸在阅读世界里随着故事情节喜喜悲悲的折腾,至今都是难以抹去的深刻印记。那个时候书读的很杂很博也很快,浅尝辄止,生怕一毕业就看不上书了的样子。
毕业以后,每个月都能领到一笔不多但很固定的工资。买书成了奖励自己的最佳方式,每个月等着杂志到手的那份心情也是无比愉悦。《张爱玲文集》《鲁迅全集》《史记》《古希腊罗马名人传》《资治通鉴》......书一套一套地摆上书柜,那样的满足仿佛自己是个山大王。阿妈那时经常笑话我:花那么多钱买书,以后带着书陪嫁。后来她的玩笑话也成了事实,我带去的满面墙壁的书籍是我嫁妆中最出彩的风景。
二、当下,阅读连接美好关系
(一)阅读连接亲子关系
在阅读方面,我们夫妻俩可以说是琴瑟和鸣、夫唱妇随。女儿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自小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晚饭后,煮上一壶清茶,摆上几碟坚果,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书房里,这样的亲子阅读让日子变得轻缓又悠长。
女儿小的时候,我们会抢着给她读故事,陪她看绘本。《你看起来很好吃》《袋熊日记》《我爸爸》《大卫,不可以》《失落的一角》......这些书有科普教育,有情商教育,还有人生哲理,不仅孩子喜欢,家长也同样受益。这些绘本是我的孩提时代根本接触不到的,我也陪女儿阅读的过程中也弥补了自己的遗憾。我们不仅看绘本,也会演绘本,画绘本。现在女儿即将进入初中,拿起家里的收藏的绘本还会傻傻地笑,我知道她一定还记得亲子阅读的幸福。
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当女儿开始尝试自己看书的时候,我就鼓励她表达对作品的想法,和她一起读书,一起写读后感或书评。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我们被评为温州第五幼儿园的书香家庭。进入籀园小学,我们写的《爱的教育》读后感获得了亲子阅读大赛的一等奖。去年假期,女儿也开始了她的简书写作《阿吉》文集。阅读就像一盏灯,不仅照亮了自己前行的路,也在为别人照亮。
(二)阅读连接师生关系
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基于自己对阅读的热爱,我乐此不疲地在班级推广阅读活动,打造以“悦读阅乐”为主题特色的班本文化。“一月一主题”“一月一带读”“一月一分享”的阅读活动已经开展了好几年,形成了一套操作性很强的领读流程。
1、收集书单 ,书单由领读人来收集,来源于语文老师推荐,名师名家推荐,班主任推荐,学生推荐和家长推荐等。在众多的推荐书目中选择近50册左右,争取人手一册,适当流动。
2、建立读书角,我们根据书单购买或接受师生捐赠,在教室前后设置书架,分类摆放。由图书管理员登记后,同学们即可自主借阅,也接受老师或其他班级同学的借阅服务。
3、设计书章和书牌。书章与书牌上面都标注了“悦读,阅乐”的主题。书牌是放置在书架上为每本图书做索引用的,书牌的主要内容是对这本书的简要介绍和推荐理由,便于让同学们选择。而书章印在每本班级的图书的扉页,以标注图书的归属,也标识我们活动的主旨。
4、确定每月的阅读主题。阅读的主题主要由领读人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需求和兴趣来设定。比如2015年10月,我们以“思维导图”为主题,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学习与生活,2016年11月,我们的主题是“东野圭吾小说”,在畅销的文学作品中感受东野的作品特色与魅力,通过文学作品的视角去了解一个国家;2017年4月我们的主题是“高考素材作文”,让阅读从兴趣转向实用;2018年9月,“英文经典品读”,又为我们打开了英语世界的另一扇窗。
5、自主阅读,记录感受。一项阅读主题的时间为一个月,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读一本或者若干本书,注意整理自己的阅读笔记,形成文字。
6、读书分享会。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每到月末,我们就会安排一节主题班会或者利用一节自修课进行阅读分享,每期分享的主持人和嘉宾都由同学们自主推荐或自荐。参与分享的同学获得一份证书与精美纪念品。
从2015年开展阅读活动至今,我们的收获很多:图书角的书越来越多,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宽;我们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我们的话题越来越多,我们交流的程度越来越深。在阅读之后的分享环节,同学们积极地写,热情地分享,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感动。
(三)阅读连接朋友关系
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具备更高的知识和修养,我们不得不在每天更新的庞大信息群中吸收有用的营养。在这个被剥夺了时间的时代,工作生活的快节奏裹挟着我们前行,约三五好友,寻一张安静的书桌,偷一段闲散时光,一起潜心阅读,这是最华美的休闲画面,也是最纯净的人际关系。
书在数据的基础上对信息加以整理并形成体系,我们可以有效地从中得到知识并将它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一个人的阅读是孤独的作业,一群人的阅读是快乐的作业。2016年以来,微信朋友圈里增加了“如臻悦读书会”“心协读书会”“社区心理读书会”“八高读书会”“精神分析读书会”等。我们一起读《正面管教》《全新思维》《关键对话》《梦的解析》《整理情绪的力量》,我们聊书法聊茶艺聊花草,聊冯唐蒋勋盐野七生,我们聊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我们聊京剧陶瓷红楼梦,我们分享着可有又可无、无聊又有趣的的话题。拥有一些能和自己谈书的志同道合、水平接近的朋友, 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某个主题进行批判性地思考与讨论,既能刺激思考的深度,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又能训练和提升逻辑思考力。
三、未来,阅读撬动写作愿景
我不知道我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但我确信,我的未来一定是幸福的样子。幸福是什么?玛多说,能积极面对自己所生活的当下的人就是一个幸福的人。我对幸福的定义是满足当下,希翼未来。阅读,当它带给我创作的激情与灵感的时候,它成了一项可以让我获得终极快乐的活动,也是一项我愿意快乐地坚持下去的活动。
结语:教育是一项负重前行的事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都要面对很多难题。能否做好教育工作取决于是否善于思考。通过阅读,既可以汲取他人的知识与经验,将之运用到自己的身上,以解决我们的困惑。也可以驱动我们的想象力,与人生的导师共享精神世界,与书的作者共同创作,享受独特的创造乐趣。我愿意在阅读中继续修行,我享受阅读修行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