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托尔斯泰
几年前我买了这本书《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因为标题吸引了我。经历几段感情之后,再次来翻阅这本书有着不一样的感想。
我带着问题重新来阅读这本书:和谁结婚真的都一样吗?为什么有些人的婚姻总是会遭受同样的困境?为什么有些人的婚姻经历过失败之后却能从新开始获得被爱与幸福?
最近看了一部老电影《心灵捕手》,对一个场景印象深刻。心理学教授尚恩给威尔做咨询时谈起自己的妻子眼里充满了光,他谈起妻子时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妻子总是有很多的缺点,她放屁很大声会把正在睡觉的狗吵醒,那臭味可想而知。两人谈到这点时面对面哈哈大笑到脸红。最后教授平静的说“你不懂爱,爱是相互包容,即便你知道对方有很多缺点,但你依然爱着她。”
曾有一句话:喜欢是乍见之欢,爱是久处不厌。而在生活当中爱之久处不厌的又有多少人呢?
别试图在婚姻里改造他人
我们常常羡慕那些能白头偕老的伴侣,反观自己却总有遗憾。我们从未想过从自身寻找问题或许我们由于错误的动机结了婚。
《和谁结婚都一样》爱娃谈到这一点“你一旦了解了自己结婚的动机,那你就更接近了一个没有经过刻意修饰和隐藏掩盖的真相。”
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从一个方面来说,真的不一样,你会发现,婚姻里的那个人永远无法改变,甚至你终其一生时间都无法去感化他。选对伴侣很重要,伴侣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你,和谁结婚很重要。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理解,和谁结婚都一样,我们不应在伴侣身上寻找问题,也不要一旦出现问题就开始怀疑我们选择了错误的伴侣,别在期待下一个会更好,作者爱娃指出“我们似乎是在寻找更好的另一半,事实上我们是在寻找医治自己的可能。”
作者爱娃在书中谈到一个观点,我们都由于错误的动机而结婚。只要能进行探索问题所在,寻找真正的婚姻意义,从自身找问题而不是去对方身上找问题,伴侣关系会彻底改善。“我们发现,伴侣不是我们自身问题的根源,而是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救星。”
彼得罗素认为, “伴侣关系就是当今社会的瑜伽。”在这里的他所使用的“瑜伽”一词的本意是指——工作,特别是精神领域的工作。罗素理论的核心是:“我们应该利用与他人的关系,使之成为瑜伽冥想的一种方式,进一步推进我们自身和当今社会的发展。”
爱娃认为,很多人对婚姻失去信心,选择心灰意冷的离异,是因为自身不够爱自己而并非选择了错误的伴侣。她确信如果那些离婚能更好的了解亲密关系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它的发展阶段和自然规律,能在婚姻中像瑜伽一样的坚韧不拔,始终不渝地坚持信仰,其实大部分的婚姻是能够保持并发展下去的。”
对此观点,深以为然。
都说这个社会变得浮躁了,在这个离婚率超高的时代,婚姻当中确实少了一份真挚的爱。多数年轻人在选择伴侣上冲动而草率,选择离异时决绝而冷漠。但静心一想,换个伴侣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结婚的动机是否正确?
有些人因为年龄大了,找到一个爱的人不容易,于是就将就和一个不差的人勉强走进婚姻;有些人因为父母年纪大了,带着父母的意愿而结婚;而有些人因为身边的人都催促了,自身感到孤独寂寞而结婚。女人因为男人功成名就,风度翩翩而选择结婚;男人因为女人敬佩五体投地而选择结婚;男人女人会因为外在美貌而选择走到一起而结婚。不管什么原因,这些都不应是走进婚姻殿堂的理由。
“我们可能会出于以上任何一种动机结婚,但大部分时间,正是这些让我们下定觉醒踏入婚礼殿堂的理由,成了日后的灾难。”使人下定决心结婚的理由,往往如幻影般很快变化或消失无踪。在婚姻当中人的欲望被激发,总得不到满足,想要的更多,越是得不到满足越容易极度疲乏。在欲望的驱动下,内心极度疲乏就越容易受到外界新伴侣的诱惑,只因新的伴侣给我们允诺给予我们更多的满足。
由此可见,所以促使我们下定决心结婚的理由,都是草率仓促且摇摆易变的。事实上,它们只不过是真实地显示我们自己内心的贪欲。由此我们揭开伴侣关系的真相成了最重要的一步。可以理解为,你究竟为什么与这个人结婚?
爱娃指出,多数人会因为“我爱你”而结婚,但是“我爱你”这三个字比世界上任何一句话,都可能包含更多的歧义和误解。这三个字表达出来的意思,几乎很少与我们所选择的这个人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有关,而更多的与说话者自身的需求和愿望有关。
这倒是让我想起看过伊能静在金星节目当中谈到与秦昊相识的场景,见了第二次面,秦昊就决定求婚伊能静,要知道只见了两次面,也不太可能说出口“我爱你”这三个字的。原来是伊能静在秦昊找她第二次见面时,就在微信说明了自己的情况,离异带着一个孩子等等这些情况,说明一切之后,秦昊果断接受了她,并非是出于“我爱你”而是,接受她的真实性与不完整性。反观现在网络上到处都出现一些求婚的视频,男人跪地拿着鲜花戒指向女孩高调求婚,嘴里不停的说着“我爱你”嫁给我之类的话。剧情反转,女人非但不接受还一顿奚落男人。
这或许就是因为“我爱你”而结婚的假象。这“我爱你”真的了解对方的真实性吗?能包容对方的不完整性吗?真的是与这个人有真正的关系吗?还只是随口说说?多数人口中的“我爱你”不过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与愿望罢了。倒也不是提倡认识两天就闪婚的方式,也不是指责情侣在公共场合求婚的大排场。真正的爱源自内心深处对伴侣的包容接受,所选择的结婚目的一定是与这个人的完整性不完整性与真实性有关。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先来谈谈各自的不幸。
不管我们童年遭遇到什么样的创伤,都要时刻记住从自身寻找问题而不是从伴侣身上寻找。“或受到创伤性的打击,我们内心就会有一部分停止发育,并在日后处理各种关系时采取消极的方式去应对。早期的负面经历持续的时间越长,创伤程度越严重,在我们性格中留下的烙印就越明显,今天所起的作用就越强烈。”简单的说就是童年遭遇的创伤,比如过早的被迫离家赚钱去承担不应承担的家庭责任,他就会过早的受到创伤,而事实上,这恰恰是因为内心没有长大,从前被要求得到父母的爱或不曾得到被满足的愿望时就从伴侣身上寻找。他在寻找没有界限的爱,但他却发一个明白的“我“的概念,不能以成年人读了的方式来与另一个人相处。
书中提到“由于我们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氛围中接受各种暗示和教导,为了获取幸福我们总会觉得生活缺少什么总试图通过抓取外在的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空白和弥补生活总的缺憾。这也意味着我们想要从 伴侣关系中获取自己所缺的东西。而恰恰是这一点主动来我们将陷入困境。我们为了不再孤独或找到自己的幸福而去寻找感情。这就如同过一个残疾人为了不再跌倒,疯狂地去寻找拐杖一样,结果显而易见。”
这一思想并不是是推崇随性选择伴侣,而是在与伴侣婚姻关系出现裂缝时能够及时地觉察并找到亲密关系的真实意义,大多数的婚姻关系是可以挽回。
很多人都看到伊能静的婚后幸福生活,殊不知这些幸福差点与她插肩而过,当时还在恋爱的伊能静与秦昊之间有一个小曲折,伊能静当时对着秦昊一上来就哭,秦昊有点懵了,问怎么了。伊能静说是想起了她父亲在她小时候所缺失的爱,这种爱无法在成长中得到弥补。而她所经历的第一次婚姻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像是一个快要溺水的人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紧紧抓住她爱人的手。但往往太过于依赖性的爱只会让对方窒息。秦昊对伊能静的过往感到抱歉,说了一番话大意是这样的:如果继续这样不去成长只会遇到两种人,一种想要拯救你的心理医生,而你还是会继续可怜自己;另一种人,你会遇到与你相似经历的伴侣,你们相互怜悯。但可惜的是我不是你的心理医生。伊能静是爱这位先生的,否则也不会因此花费时间和精力飞印度去学习灵性成长。或许在她决定要与他共度余生的那一刻,她已做好了要改变一切的准备。
如果没有她的成长改变,也不会看到今天她幸福的生活。
别在逃避痛苦,逃避毕竟解决不来问题。但以其承受痛苦,不如现在就开始解决问题。
我一直坚信:婚姻经营是一门艺术,需要沟通技巧和性爱技巧。最重要的还是心灵的独立,因内在完整而不再需要从对方那里过度索取。《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是一本非常值得去研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