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刚过,恰巧我们家的外甥女也在其中,英语、理科强项,学霸一枚。平时考试后她总会淡定的说,我估计这次班里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结果公布是第一。典型的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但就是这个家庭,中考前仍然陷入了考前焦虑,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妈妈一反常态,停下了手上所有的忙碌,专门陪孩子,坐在孩子身边提醒着、关切着、焦虑着。用妈妈自己的话来说,大气不敢出,就怕影响了孩子的考前状态。孩子反而更平静,跟妈妈说,您该干嘛干嘛吧,不用这样陪着我。妈妈让她再复习一会,她说,这个时候该会的就是会了,该不会的也没什么好办法。妈妈让她检查考试的文具和证件,她翻出书包给妈妈看,用得到的都在这了,明天我再带上脑子就可以了,放心吧。
学霸的妈妈况且如此,更何况绝大多数家庭的日常,高考、中考后网络上针对考试、考生的各种报道,很多让人唏嘘不已。每天在新东方遇到诸多的孩子和家长们,在面对学校课业和留学考试的双重压力之下,孩子和家长内心的焦虑情绪我们一直非常关注,并将家庭教育类培训列入对学习顾问老师的日常培训体系。
因为对于大部分的家长来说,面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处理好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今天,我想先谈一谈关于考前焦虑的种种。
一、什么是焦虑情绪和考前焦虑
焦虑,是人在面临其不能控制的事情或情景时的一般反应,具有适应性意义。
考前焦虑,就是在面对考试的压力时,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现象,这类焦虑反应多数属于正常现象,适度的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
也就是说,考试及其准备过程中,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感是有必要的,但考试焦虑和学习效率并非都是呈正相关的。研究表明,紧张的动机和学习成绩呈”倒U型曲线“即焦虑水平过低、动机偏弱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焦虑的增强而提高,但过强的动机表现为高度紧张和焦虑,反而引起学习效率的下降。这一规律被称之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二、考前焦虑的主要来源
心理学的观点是,重要的焦虑多源自关系,而最强烈的焦虑来自最高价值被最重要的亲人所否认。
考前焦虑,除了考试本身带给孩子们的压力之外,更多是来自于父母的期许。很多孩子考前这样抱怨,”哎,如果我这次考不好,他们俩又要唠叨了。“相比于考试的结果,他更在意的是父母对他是否满意。对孩子来说,学校、老师、同伴的种种压力可能都无法跟父母的期许相比,因为父母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
1、压力型鼓励
很多时候,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孩子已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巨大压力,一句”你是最棒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足以让孩子们压力山大了。父母的初衷可能是想帮孩子打气,但这样的鼓励在考前无疑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2、背负太多期望
有些父母虽然不是虎爸狼妈式的强压,但经常或直接或委婉地对孩子说,为了他爸妈付出了很多,咱们一家人的未来,就系在孩子身上了。再加上爷爷奶奶的疼爱和希望,往往孩子身上背负的是6、7个人的爱和期待,要知道他不过是个孩子。
由于父母给予的压力和期望过大,导致孩子逃避甚至厌学的案例比比皆是。每年考试季前,都会遇到很多有考前焦虑问题的孩子和家庭,孩子很明白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期待,知道都是为了自己好,同时也知道自己唯一能够回报父母的方式就是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学习本身往往是要靠勤奋、坚持、天赋等多重因素才能实现的,很多孩子在自己差强人意的成绩和父母过高期待中间,很无助,甚至认为自己是个罪人,完全无法心无旁骛的面对学习和考试。
三、考生应该怎么做
1、有效认识焦虑
紧张、焦虑等情绪都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就和喜怒哀乐一样,人在面对任何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时都会产生此类情绪,因此并不可怕。接纳焦虑往往比害怕焦虑、抗拒焦虑更能帮助自己有效、平稳的度过考试;
2、识别焦虑的程度
要学会对自己的情绪有觉察,这不光是为了应对考试压力,更决定着你整个人生的幸福指数。如果是适度水平的焦虑,比如老是想着考试的事,担心出现自己不会的题怎么办,但同时也会想考完试该去哪里玩,那这就是适度的,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反而是件好事,不必因为一听到”考试焦虑“这个词,就担心自己会不会有心理问题。但如果你觉得自己焦虑过度就要重视了,比如,频繁出现头晕、头疼、背疼等身体不适,或手脚麻木,胃疼、消化不良,感觉很容易疲乏、虚弱等,且休息后也并未有效缓解,就要主动向老师、父母寻求帮助;
3、主动跟父母聊聊你的心理话
如果你明显感觉到来自家人的压力,可以跟父母聊一聊,说出你的心理话,告诉他们此刻你非常需要他们的配合,父母最好的状态就是对你最大的支持。不要每天围着你转,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那样你最舒服。
可能很多孩子并没有太多主动跟父母谈心的经验,最首要的是要相信父母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只是很多时候“关心则乱”。越是缺乏沟通的家庭,越要注意一些小的沟通技巧,如果恰巧你有一个对你要求很严格的妈妈,那么可以先单独跟爸爸沟通,取得爸爸的支持后,再一起跟妈妈沟通;或者,首先要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表达感谢,告诉他们自己是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苦衷的,先对父母的付出和期待表示认同,再谈自己的想法;还有,最好挑父母心情好的时候沟通,或者先夸妈妈今天真美,然后再聊^_^ ,往往事半功倍。
四、父母应该怎么做
1、多听孩子怎么说
往往考前焦虑所引发的家庭矛盾、亲子矛盾,都不是因为考试本身,而更多的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大部分家长总是习惯性认为孩子需要叮嘱、提醒、甚至多次重复,否则后果会很严重。但其实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父母的认同和信任。当孩子偶尔有表达自己的欲望时,也会被无效驳回,因此时间久了,孩子在于父母沟通这件事情上就”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再怎么说,父母都不会理解,也就不会再说了,这就是绝大部分亲子关系的核心问题。那么,为了缓解考前的紧张情绪,请父母们尽力做到,认真听孩子说话,对于他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认同和支持,这样孩子的考前焦虑问题会缓解很多。
2、告诉孩子我永远爱你,且与考试结果无关
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是因为爱,相信你每一个父母都记得孩子出生时你对他的祝福,首要的一定是健康、幸福,然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由于社会压力、学校体制等影响,那些原本单纯的祝福逐渐变成出人头地、学有所成。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父母都会倾其所有的付出,但这当中不应该存在交换,孩子的出生是父母的单方面选择,因此不应该存在孩子必须要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这回事。如果父母脑子里有交换,那这类父母就当不好。中国家庭中的父母有些是有交换意识的,我给你付了多少学费、请多少家教、你就学成这样?--这就是交换!
应该告诉孩子,你学习好,爸爸妈妈爱你;你成绩差,爸爸妈妈同样爱你。这样的话应该是每一个父母深藏在心底的,但言语和行为却都在向孩子表明,你的成绩才是我最在意的。相反,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那么他在学校、同伴之间的成就感是很弱的,社会成就不足,家庭必须补充,这才是家庭的温暖,这才是父母,不存在交换。
3、接受孩子成绩的现实
人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是第一名只有一个,另一个事实是,不可能所有人的成绩都高于平均分。因为每个孩子的智商、认知能力、学习习惯都是不一样的,但他们都一定各有所长,可绝大部分家长都没办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差的事实。
有一类孩子很普遍,学习成绩中下等,说难听点就是垫底了,家长总希望孩子的成绩能提高点,最好是中上等。如果你跟孩子的家长说,你的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他学成这样很不错,你不要对他有过高的要求。而且你应该看到他身上的优点,他品行很不错,善解人意,人际关系也处理得很好,我们应该肯定,学习上不要给他太大压力,但很多家长是不会听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只是不用功。考前跟孩子说,你是最棒的!但孩子明知道自己不是最棒的,在高期许和差结果之间又一次被堵在死角,陷入过度的考前焦虑情绪中,结果越考越差,导致原有的能力也无法发挥。
4、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这是家长在此刻最适合做的事情,日常饮食、起居、冷暖,对这些的关注的确需要重视,但凡事切忌过度。在征询孩子意见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帮助。
5、尽量放轻松
很多时候,看似是孩子考试,但实则貌似家长也参与其中,看看中考、高考考场门外的拥挤情况就知道了。”知子莫若父/母“没错,但殊不知对于父母一切的情绪变化,孩子都能在第一时间体察到,并受其影响。想想你的孩子还不会讲话时,是不是就已经懂得体察你的情绪了,他对你的熟悉就像你对他们一样。因此家长焦急的表情、灼热的眼神、急促的言语,孩子都全部收到,不管他们表现出的是体谅,还是抵触,这对于考前的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来源。
以上内容就是在面对考试这件事情上,为家长和学生们给出的建议,非常希望家长们能够更多的以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独特魅力,并不断的提醒自己。当然如果你遇到了相关问题,也欢迎您随时跟我们的学习顾问老师一起探讨、交流,共同寻找与孩子沟通的好办法,一起帮助孩子提升成绩、健康成长。
附截图1、2、3
最后,不管是哪一场考试,都是每个孩子所必须经历的,同时,也都算不上是真正决定他整个人生的考验。作为家长,与其紧盯着眼前的考试不放,不如多关注孩子的内心,跟他做朋友,了解他成长中的欢乐与悲伤,让他知道不管经历什么,父母都永远是可以信赖的依靠,等真正需要他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与自己所爱的人相处的时候,他才能顺利通过人生中的那一次次试炼。
祝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考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