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好好学习》第2章
R原文:
读书方法的升级: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事实上,内化成能力的知识,是最忘不掉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经典”的读书方法是低效的呢?原因很简单:阅读+画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成了理解和记住这些孤立的知识点。而理解和记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可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高效行为。
事实上,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英国的莱斯特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人们如何记住事情:他们让实验对象观看一些名人的照片,比如成龙、张信哲、刘德华,然后在这个时候监测他们大脑中哪些神经细胞受到了刺激,然后再把这些名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拿给测试者观看。科学家发现,当实验对象看到同一个人出现在另一张照片里的时候,相同的神经细胞会受到刺激。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在看到新照片时,没有为它单独开辟空间,而是调用以前的回忆,形成新的记忆。换句话说,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将这一原理应用到极致的是记忆宫殿法。记忆宫殿法,可能是目前人类发明的最为强大的记忆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构想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把需要记忆的事情放到已经熟悉的场景当中。比如,你想记住“B6”,最好的办法不是直接背“B6”,而是动用生物本能,想象一位大胸(像B)、有6块腹肌的美女。前一段时间播出的英剧《神探夏洛克》里,福尔摩斯就是靠记忆宫殿训练自己超强的记忆力。
当然,读书并不等于背书。然而,大脑这种通过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特性,除了能够帮助我们记忆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新旧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通过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网,我们便能够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
读书是为了让你重新认识世界,而不是在于阅读书籍数量的多少。
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学习的质量并不取决于读过书的多少。而取决于通过书籍,我们思考了多少,内化了多少,对这个世界又理解了多少,认知提升了多少。
为什么很多人总是想要快速的看完一本又一本书,一年内读上几百本书。主要是因为:
(1)我们大脑天生就喜欢寻求刺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有着获取更多新知的强烈欲望。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对于正在看的书就会缺少兴趣,更想赶紧看完,能够马上看下一本新书;
(2)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经过思考才能内化成自身的知识。而思考是痛苦,是反人性的,所以很多人都为了逃避这种痛苦,而选择简单的阅读、摘抄,没有进行深度学习思考。这就是常说的低水平勤奋。
学习其实和投资一样,都具有复利效应。如果你积累的经验知识越多,关联理解新知识的效率就越快。如果我们学习的时候不把新知内化成旧知识,那么我们在学习其他新知识的时候,就不能够提供大量的知识背景来理解新知识。最后会让我们越学越艰难,越焦虑,甚至会怀疑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从而放弃继续学习,亲手断送了自己的未来。
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新知关联到自身以往的经验,并能够提炼出新方法,能够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指导自己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