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这本书是一问一答的对话体,适合每隔时间读一部分,细细品味,和小说不一样。
我只要有时间就想一口气读完,原因既有看到文中每个问题提出时都迫不及待想看看克怎么回答的渴望,也有想要一本书善始善终的执拗,但同样的书、场景互动久了总会疲倦,到最后的百分之十注意力已不能完全集中在书上,而是隐隐约约伴有一个声音:我读到百分之几了,读完可以换下一本新鲜的书,我想赶快读完。当然,飞机的轰鸣和颠簸也是让人心绪不宁的原因——书是在飞机上读完的。
我想试着总结,从这本书是得到了什么,然而“想要总结得到”这一愿望本身,就是克一直在强调的问题,“难道真的什么也不能留下吗”我这样问自己,内心怅然若失。为什么怅然若失?因为我的当下,内心是虚空的,想要一些回味来填充,然后获得一些“实在”感。
读克书籍时我沉溺其中,无论是阅读的专注也好,想要读完时伴着走神也好,这是一种狭隘的专注或游移,是心念的流动、观念在打转,而阅读一结束,这种流动和打转并没有消失,但因为行为终止又没有建立新的联结,内心深处手足无措,于是怅然地“想要”来个总结。
因内在空虚生出一个“想要”的“我”,心念还是一直自圆其说运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