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饥肠辘辘的人遇到一位智者,智者给了他一个面包,他边吃边慨叹:“这真是世界上最香甜的面包!”吃完,智者给了他第二个面包,他开心地继续吃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满足感。吃完,智者又给了他第三个面包,他接过面包,一副饱胀的样子。吃完,智者又给了他第四个面包,不料,他痛苦地吃着面包,最初的快乐荡然无存。
也许你会不解,为何饥饿者得到的面包总数不断增加,而幸福感与快乐却随之减少? 这就是著名的幸福递减定律。
与上面的例子相似,我们在生活中,还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人在很穷的时候,总觉得有钱才是幸福;但真有钱的时候,又觉得平平淡淡才幸福。
事实上,并不是幸福真的减少了,而是在不同的境遇下,人的内心观念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对幸福的感受也发生着变化。
一个国王带领军队去打仗,结果全军覆没,他为了躲避追兵而已的人走散,在山沟里藏了两天两夜,期间粒米未食,滴水未进。后来他遇到一位砍柴的老人,老人见他可怜,就送给他一个用玉米和白干菜做的菜团子,饥寒交迫的他狼吞虎咽地把菜团子吃光了,并觉得这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东西。
于是他问老人如此美味的食物叫什么?老人说叫“饥饿”。
后来国王回到了王宫。下列膳食房按他的描述做“饥饿”,可是怎么做也没有原来的味道,为此他派人千方百计找来了那个会做“饥饿”的老人,谁料,当老人给他带来一篮子“饥饿”时,他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初的那种美味的口感了。
幸福是人的一种感觉,同一个人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国王在饥饿两天的山沟和山珍海味的皇宫,品尝的″饥饿″是不一样的,所带来的幸福感也是不一样的。
幸福递减定律告诉我们:第一,人要有欲求,但不能太高;第二,要有一个平衡机制,能够知足常乐。
中国有句俗话叫″知足常乐″,生活在尘世,很多遭遇都会告诉人们,世界上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但知足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加轻松。
陶渊明先生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归隐恬静的田园生活,他的人生是灵动的。
他远离了世俗喧嚣的侵扰,走进了奇山异水间。阅山水,听蝉鸣;享恬静,品人生。欣赏到了:“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的秀美风光。悠闲淡然的采一朵菊花。这样的人生岂不灵动?这样的生活岂不乐哉?这样的境界岂不令人向往?
陶渊明先生淡泊名利的精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岂不令人敬佩?
知足也是一种态度,陶渊明先生因为知足而寻得了山之精义、水之灵动、地之博大。可见知足能寻得人生的真谛,心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