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唱过一首歌,歌词里面说:我住的城市从不下雪,记忆像堆满冷的感觉,我爱的人没有一个留在身边,寂寞它陪我过夜。
他住的城市没有雪,我住的城市没有秋天。昨天还是穿着半袖和长裙,以为这个夏天还可以陪着我一直到十月之后,可是突然,就是突然,就像小孩子的脸蛋说变就变了,一夜入冬,一些人穿着羽绒服都不觉得突兀。来到这里已经十多年了,从来没有从心里深深的深深的被他吸引,有时候还是觉得自己是局外人,这里也不是我的家乡,还有一种在外飘流的感觉。
所以每到入秋的时候,就让人格外的难受。我不是一个悲天悯人的人,也不会多愁善感,更加不会像一些人说的那样秋天就悲情,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我才开始慢慢的领悟和醒悟,只有爸爸妈妈在的地方,才是家,才是温暖的感觉。从大学开始到现在,与爸爸妈妈居住的城市距离好远,也是常年与他们聚少离多,几乎就是过年能见面,最近7、8年都是我生孩子带孩子的过程,所以没有离开这个城市回老家过年,都是爸爸妈妈身体如果好,就来到我们这里,可是老人们不适应这里的气候,记得妈妈上一次来半年多,就没有停止生病,大病小病不断的造访,搞得她心情不好,我们也跟着很为难。
现在好了,我的孩子都大了一些,不用老人帮着带了,他们就回到自己的城市。那个城市他们住的习惯,一切的人和物都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住在那里很是舒服。今年暑假的时候,我带着孩子回家看看,小住了十多天,我住的非常安稳,没有的以前的骚动,更多的是对我的家乡,对这个老城市的眷恋和喜爱。这里气候干燥,不会像沿海城市一样湿湿的,黏糊糊的,一切都是干爽的。
人长大了,就慢慢的会寻找自己的根,自己的归属感。即使远远的生活在一个优越的城市,也不会因为它的美丽、现代、奢华和友好就改变了对家的印象。家是无可替代的。但是这个认识的过程确实漫长而艰苦的,有的人在寻找家的过程中,还会迷失掉,甚至把自己牢牢的绑架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灯光中。
我的家乡四季分明,不会因为没有秋天而让人无法亲近。这里有我的童年,有我熟悉的街道和楼角,有我熟悉的车站,熟悉的菜市场和超市,熟悉的生活环境,我在这找到曾经的我,尤其是当我来到我的初中和高中学校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曾经在操场上我们做操,在外面跑步,,,,,,,我更加愿意陪着爸爸妈妈去公园,去早市买菜,去简单的散散步,仅仅是散步。
我住的城市,是没有秋天的,也许对它来说是不是不公平。你说,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居住十年以上,会不会自动产生感情?我觉得不会。即使有感情也是肤浅的,那不是感情,那是习惯!而你的感情永远属于那个家乡,那个爸爸妈妈住的地方。
我都计划好了,等我老了,我想回到我老家,住在我爸爸妈妈现在的房子里面,都是简单的家具,都是完全保留爸爸妈妈的东西。有时候我还天真的想如果能提前退休就好了,我可以去陪伴我的爸爸妈妈,去陪伴他们每一天,陪着他们一起变老变开心。这里远离竞争远离无聊的敷衍,没有人认识我,一切都充满安全感,并且,我就是这里的人啊!
等我老了,我就回到这个城市,这个四季分明,干爽的城市,走一走熟悉的街道,登一登高峪山公园,买一买楼下便宜的新鲜蔬菜,坐在阳台旁边,看着夕阳,想一想爸爸妈妈辛苦一生,买了这个房子真好。
我盼着爸爸妈妈身体好些,保持健康,这样就能实现我的愿望,很简单的愿望,只是陪着他们就好。
人长大了,在外面经历的风霜多了,就想念自己的家乡,那里的风雨也是柔和的,不带刺痛的。那里的冰霜也是晶莹的,不带寒意的。希望我的爱人能陪伴着,去看看我的家乡,去住一住那个城市,去陪着我一起生活一些年华。
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爱,但是每一盏灯光下都应该都爱,有盼望。不是每一个城市都适合自己终老,选择一个两个城市,一个城市最好可以安定。两个城市也可以,半年半年居住,但是其中必定有一个是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