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就改,知错和改是有顺序的而且缺一不可的,先知错再去改正,不然你改的是什么或者不改你知错又有何意义?
人们期许未来的中国足球很美好,中国足球青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开办,其中大多数的俱乐部无一例外认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里面有宣称引进国外先进理念的、有请外教的、有国人引进国外资质办俱乐部的也有国外俱乐部直接来中国开办的。看似繁荣的景象,可这样真的就能拯救中国足球么?我想不尽然,没错这确实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了足球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足球人口,但是对于我们的目标有多大意义?或者说我们所做的一切能实现最终的目标么?
首先来说说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培养出一流球星还是提高中国球员的整体水平?我个人认为是后者,因为前者更多的情况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凭借自身的天赋和勤奋形成的。我们的目标是提高中国球员的水平,反过来想也就是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理解如何缩小甚至消除直至超过与国外球球员的足球水平?那么要改变这一切我们要搞明白国内球员与国外球员的差距在哪里,是如何形成的。你只有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你才能改正,不然你改的是什么?正所谓知错能改,首先是知错。那么我们怎么知错呢?
我想对比是最好的方法,而建立起球员模型是实现对比的最好途径,我们通过对足球先进国家的研究和考察应该能够把他们的成功经验总结建立球员成长模型,而我们通过这个模型把中国足球目前自己的成长模型也建立起来,然后进行对比问题是出在哪里。在这里我们更多说的是青训,那么我们把足球先进国家的常规青训年龄段划定,然后每个年龄点作为一个环节(环节中还包括许多内容),青训体系(成长模型)既是设定环节同时将各个环节衔接,反观我们中国的青训是出在了环节上还是衔接上?还是环节衔接上都出了问题?
我们建立模型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我们在足球之路上究竟是大方向错了还是我们走错了岔路口,是走错了一次还是一次又一次,只有明白了错误出在哪里,我们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以及如何改正,别哪错都不知道就是一味地邯郸学步。如果说我们只是极个别的环节出现了问题那我们纠正这些环节就够了,完全没必要推倒重来;而压根方向就错了,我们也只能推倒重来了。现在反观我们的青训,至少在我了解的信息看来多数的俱乐部都是从自身出发,也许是因为整体没有一个大纲来指引我们,或者说没有应用到实际当中去,我们的所有青训俱乐部应该遵循这个大纲开展培训。
我们应该做的是把模型建立起来,然后再去填充每一个细节的内容,而谁去填充那么就是我们的青训俱乐部的,既有综合性年龄段的俱乐部(拥有多序列梯队)更需要专门年龄段的俱乐部比如幼儿足球、少年足球。应该在各自的模块中,在岔路口给在这条路上行走的年轻人指路。模型建立好了也有了可以填充内容的人那么接下来就是说说模型的适用人群,或者这条路应该谁来走,其实在中国接受足球教育的机会太少,只有那一小部分有机会而这机会的获得也是有减无增(只是从很小就划定了这样一小部分人),我们应该把这条路拓宽一些,谁都可以走(宽进严出),如果用马路来类比的话我们不要把这条足球之路建成一条高速路,他应该是这样一条综合性道路(职业足球不是足球的全部),有人行道、自行车道、三轮车道、汽车道一应俱全,而且没有年龄限制,从五岁(假定最佳接触足球年龄)到无穷大,你每个年龄都可以选择你想选择的交通工具。
我们的现状是从小固定的选拔出一小部分孩子,在他们这群孩子中再不停地筛选,而从小被淘汰的孩子就没有机会或者途径再去接受专业的足球培训,这样过早的划定接受足球培训的范围,我们怎么能够培养出水平高的孩子。只有在大基数下不停地筛选,竞争淘汰,我们选拔出更适合足球的人群,可能有人会说那么过了年龄的成年人还学有用么?在这里我们说的不是最终成为职业球员,只是说足球,对于一项运动也好,事物也好只要你想学他就不晚,作为一名不可能成为职业球员的人来说,他或许通过学习获得了足球的快乐,或许通过学习他喜欢上了足球后来他会熏陶了他周围的人以及他的孩子,或许他通过学习走上了教练员的道路,或许说他喜欢上了足球从此每场比赛都去现场加油,这个城市球队的现场又多了一名球迷。
如果我们永远把足球只看做最后输出到职业赛场上这样的高度,那么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将决定我们的不会取得好成绩。我们要把成长模型的每一个成长环节细化,找出问题的所在,然后再决定是走全盘西化的道路还是走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足球之路。
足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某个时间点的问题,回首看看我们都是把所有的经历都放在所谓启蒙上,启蒙这块我们有没有问题?即便是有问题我们的其他环节以及衔接上有没有问题?还那句话只有搞明白了问题出在哪,我们才能采取行动。如果我们不搞清楚问题出现哪里就盲目的去学习西方,无异于邯郸学步,那么原地不动或许是我们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