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夫水必有源,源远故流长;木必有本,本深则叶茂。追源溯本、去伪存真、敦宗睦族,必赖族谱之记载;盖记宗功、述祖德、明世次、知亲疏,谱之为用也大矣。
正本方可溯源,认祖才能归宗。对于邓州江氏家族来说,几百年来的源流变迁,经历了一个由口口相传到实据考证的过程、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由从众被动接受到主动明辨考证的过程、由漠不关心到孜孜以求的过程。经过近十年的搜集整理、分析辨识、与各位族人交流探讨、向相关部门咨询求教,基本梳理出邓州江氏家族源流、变迁、分播与繁衍的相关情况、大致脉络和基本走向。
2017年6月16日,对于邓州江氏家族来说是一个好日子,近百年来邓州境内散播各处江氏宗亲代表,第一次欢聚一堂,念纵属一脉、地联一支,觥筹交错、相谈甚欢;同属宗亲,相见恨晚,各奉佐证、相互印证,真可谓:同支同宗一家亲,溯本清源正当时。
02
此次家族盛会,承上启下、鉴古至今,善莫大焉。
其一,参加者众。
既有本地生活工作宗亲,也有来自青海、辽宁的贤东叔侄,更有内蒙起胜遥相祝贺;邓州境内各支江氏宗亲,均有代表出席,具体包括:江家坑(廷文、松涛、秀敬),长冢店(明群、明畔、同武),腰窝(同宇、同乾、同建、廷浩、廷军、廷轩),刁河江庄(廷胜),赫楼江庄(其山、其申、其友、显柱),张村新江庄、高家(贤东、火伟、江勃),共计20人。
其二,效果者著。
联络感情。盖祖宗以一人之身、徙地千里,来邓开基立业;枝繁叶茂、传之万千百人。今州内之江氏,多为山公之后裔,宗亲一家,血脉同源。但因为朝代更迭、兵荒马乱、分播流迁以及各种损毁、阻隔,以致族谱毁损、字辈混乱、世系不明,“远及千里故无所悉,邻封僻壤亦难周知”。今次相聚,无疑会明晰源流、梳清支派、增进了解、强化情谊。
正本清源。此次最大收获,是确认始迁祖为江山公、延至廷字辈为第十九代,其间虽有不甚明了之处,但总体脉络已经廓清。而且,按照普遍的百年五代计算方式,也就是江山公来邓已400年左右,隐隐与《邓州地名志》记载“城南白落江庄,江姓明崇祯年间(1627年-1644年,取中为1635年。1635年-2017年为372年)自江西抚州府金溪县城关毛头凤街迁邓州江家坑,清康熙年间分迁白落”比较吻合。同时,也与城北张村江庄大概康熙49年(1710年,距今307年,约15代)时间上一致。
03
根据宗亲提供的材料,一世祖江山、二世祖江芳、三世祖江昌後……直到第十二世步应,前七世据说世代单传;同时按照腰窝江俭公碑文记载以及城北张村江庄辈分,三者关系粗略排列如下:
一 世江山
二 世江芳
三 世江昌後
四 世江明
五 世江宗
六 世江一成
七 世江?
八 世江泳
九 世江崑(对应城北江水?)
十 世江璡(对应城北江山?)
十一世江儆(对应腰窝玲公(对应城北江玉?)
十二世江步应(对应腰窝义公(俭公)(对应城北江人?)
十三世江腾?(对应城北江木?)
十四世江应?(对应城北江庭?)
十五世江玉?(对应城北江文?,同三、贤东老爷培字辈)
十六世江瑞(泮)?(对应城北江怀?)
十七世江明(崇)?(对应城北江启?)
十八世江同?(对应城北江贤?)
十九世江廷?(对应城北江火?)
二十世江秀?(对应城北江基?)
上述对应关系还有待考证,但总体来看比较合理:一是总的四百年和城北三百年相一致,二是自第八代不是单传才可分支播迁,三是与俭公分支腰窝等时间也相符合。当然,其中错漏,还要相关资料或事物予以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