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苍鹭作为咨询师,全身心的关注来访者,倾听并理解蛤蟆,这是最打动蛤蟆的一点,让蛤蟆感到了被理解,蛤蟆开启了学习模式。
两人开始探讨“儿童自我模式”,儿童自我模式是由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了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
苍鹭慢慢引导蛤蟆探寻儿童自我模式的基本情感,找到了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这是自然型儿童的基本情感,这些情感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是一致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情感逐渐丰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又受到以父母为主要因素的影响,父母的观念和行为会不可避免地传递给后代。
婴儿要适应特定的环境,就要开始学习调整自己的基本行为,在适应父母或其他人的过程中,就塑造了人格的雏形,并逐步从自然型儿童向适应型儿童转变。
所以说,成年人的人格往往是儿童时期所塑造的,可见儿童时期对人的一生影响之深远。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六章 探索童年
小的时候,父母为蛤蟆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漂亮的庄园和绰绰有余的生活费。但是蛤蟆的童年却是孤独的,缺少快乐和爱的。
苍鹭帮助蛤蟆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去理解这些情绪,了解小的问题却对整个人生有深远的影响。
蛤蟆的父亲严历而正直,总是训斥、责备,导致蛤蟆感觉自己永远都是错的。
母亲受制于父亲,总是把蛤蟆当成小宝宝,不断让孩子难堪。
所有这些,让蛤蟆吞下怒火,化成了内疚。从自然型儿童转向适应型儿童。变得顺从,学会取悦,学会道歉、学会依赖,我要让他们对我满意,为我骄傲,似乎是为别人活着,自己从来没有目标。
苍鹭的共情,对蛤蟆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给了蛤蟆无声的支持和理解。
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了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
童年在人的一生中,如此重要,但是却很少有人会用童年的眼光去关注童年,去尊重孩子本来的模样,而是习惯从成年人的角度、规律和旧的认知去影响孩子的成长,去“爱”孩子,但是却没有真正让孩子感受到爱,让孩子失去了真正的童年,只学会了去一味地适应,永远无法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才能让孩子学会爱。有一个充满爱的童年,才会有一个充满的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