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2 停课不停学依然像放假,孩子问题多,除了大吼大叫还可以这样做

网课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学业继续但状态依旧处于假期,每天爸爸妈妈都要吼叫同样的一件事情:

1 一直玩手机就是不愿停

2 零食多多,嘴不停

3 到点上课总要催促、提醒

4 除了上课时间,玩起来不会停

……

“吼叫”似乎解决了今天的问题,但明天仍然会重复、再重复。

改变

比大吼大叫更有效的,是变声,和变脸;

变声——声音变低沉,语速放慢;

变脸——表情严肃;

大吼大叫以及后续的手段,都已经被孩子洞察,了然于胸,不会产生威慑力;父母改变一点点,只要与平时不一样,让孩子无法看透爸爸妈妈的后手,他们听进去的可能性会变大。

想想有时候,爸爸对孩子说话比妈妈要有效一些,就是因为爸爸的脸色和语言给了孩子行动的压力。


取代

让孩子做作业/吃饭/上学惯常命令用语:

“快一点!”“抓紧时间!”

换成疑问句:

“你还需要多长时间?

由于孩子不想被控制的心理,但一直处于爸爸妈妈的命令之下,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性失聪,听不见父母的话。父母试着用其他话术代替命令式语句,引导孩子做出反馈。

”还需要时间呀!我也在快了呀!”

即使孩子这样说也是获得他们的反应,接下来才有谈话的可能。

更多情况是,孩子会告诉我们,他们在干什么或需要多长时间,后面才有可能一起分析他们的行为需要多少时间,从而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

同时,对教养环节来说更有利的是,把选择权还给了孩子。

先有对话,打开孩子的耳朵,沟通谈话,总比吼叫、冲突更能有效的教育孩子。

暂停

让孩子终止手头上的任何活动,然后花5分钟和孩子谈论当前的事情,采用询问的方式。

”你觉得一直叫你“吃饭/做功课/洗澡”,有什么重要吗?

孩子叫不动,通常他们认为当前的事情与自己无关,面对父母“重要性”追问,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孩子都不知道如何回答,或者没有搞清楚事情为何如此重要。

只是问为什么要求他们去做,不是催促,不是马上告诉他们原因,也不是直接让他们去做这件事。父母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孩子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事态急迫性,答案并非一定如此。

当孩子没有回答时,基于思维惯性他们会去想,会去做父母要求的事情,从而带来主动性和做事情的动机。

练习

想要该变孩子,先要改变自己,要摆脱原先的教养方式,只有不断地练习,为人父母的责任就在于此,最好的学校事家庭,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父母。教育孩子要走的路很长,也具有长远的利益,亲子协调才能共同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