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的两篇文章都上了首页,昨天的那篇还入选了《今日看点》,得到消息的那一刻,心里很是兴奋,过一会儿就拿出手机刷新一下,看看阅读人数。我承认,哪怕我嘴上说不在意阅读人数,只是写给自己看,但内心深处还是隐藏着对别人认可的渴望。在这件事上,位于大脑新皮层的理智,永远说服不了伴随人类几万年的虚荣。
兴奋并没有持续几个小时,因为我发现阅读数一直停在令人尴尬的“7”上,甚至比初来简书时随手投的一篇反鸡汤文都少得多,而上首页的这两篇文章花费的精力却是那随手之作的数倍,就像从温暖如春的室内一下子置身零下十度的冰天雪地,那莫名的错愕与沮丧。有那么一瞬间,我甚至想:这么努力的写,没有人看,有什么意义?
虽然只是一瞬间的想法,但是细细反思,发现这正是佛家所说的“人生三毒”中的“嗔”,当事情没有如你所愿时,会怨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一旦中毒,会越陷越深。就这件事来说,如果不去制止这种想法,会怨恨编辑、责怪读者,进而失去写作的动力,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自己。
其实,并不只有写作上会产生“嗔”,生活中我们嗔怒、抱怨的时刻远远多于我们的想象,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与它为伍,而不觉知它的存在。当你知道飞机晚点的那一刻,是不是三个字的国骂脱口而出?当你没有竞选上学生会主席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背后有暗箱操作?当别人晋升而你原地踏步的时候,你是不是认为他的关系硬?
这些都是嗔怒的表现,如果不能尽早觉知,并设法克服,它会带着你走向深渊。像那只蒙着眼睛拉磨的驴,以为自己走过千山万水,绕地球几圈,却不知只在原地转圈。没有谁希望自己蒙在鼓里,我们都企图看清人生的真相,但真相是只有少数人能克服人性中的弱点,看到人生路上另一番风景,大多数人只在原地打转。
嗔,这是我中的第一种剧毒。
2.
要我总结原因的话,一切都是因为贪欲。
最开始的时候,我在一个读书平台,随手写下了几句书评,不经意间得到几个赞,这种被认可的感觉促使我写长一点的书评,接着又是鼓励,让我发现自己挺享受这种文字倾泻于笔端的感觉。以前读过的书,在写书评的时候派上了用场,靠着几个观点就能敷衍成一篇千字文,还颇受好评。
于是有一些书友加我,其中一个向我推荐简书,说这是一个专业的写作平台,她看过我的文字后觉得我可以试试。当时我其实并没有什么自信,因为我知道两者面对的群体完全不一样,在读书软件上阅读的人知识背景千差万别,有些我觉得常识的东西,他们可能觉得新奇而点赞。总之,我觉得我就写给一些知识背景不如我的人看看就好了。但是隐隐间觉得自己想到更高的平台试一下,当时的目标很简单,每天写一篇千字文,不投稿。
但是如你所料,我并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在简书上第一篇不知写什么好,于是就把手头上两篇写着好玩的毒鸡汤文搬了过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稿给《写作专题》和《想法专题》,竟然都被选上了,当时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的。趁着自信心爆棚的当儿,又看了几篇《20天成为简书签约作者》、《我是如何在3个月内成为简书作者的》等鸡汤文,觉得努把力,签约作者都不是梦了。虽然当时还不清楚签约作者是干什么的。
现在看来,这就是贪欲无疑,它与追求进步的最大区别在于盲目乐观、不自量力,企图一步登天。在没有弄清楚完成目标的难度和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之前,追求所谓的目标,只能是缘木求鱼。
贪,这是我中的第二种剧毒。
3.
现实很快给我以响亮的耳光。随后的几篇文章,投的几个专题都被拒掉。每篇文章的阅读数都是令人心酸的“5”,那代表着5个无情的拒绝。穷则思变,于是我点开那些大神的文章,研究了很久,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从标点符号到图文排版,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大神的文章字数都比我多。
得出这个结论后,我立马小试牛刀,洋洋洒洒写出了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投出几个专题都被收录,还被编辑推荐至首页。我觉得自己找出了简书上首页的秘诀:字数多。于是再接再厉,又写了一篇两千字左右的文章,发现还是上了首页。看来这个秘诀是真实有效的,下面我将这一秘诀传授与你,跟着我念:要想上首页,凑够两千字。
别笑,我是认真的,起码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还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将这个想法从思绪变成文字,总是感觉有点怪怪的。自诩独立思考的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恍然大悟。
这很明显犯了思维谬误中“以偏概全”,字数可能只是上首页的要求其中之一,其他如立意的新颖、文字的流畅、思维的清晰可能都是编辑会考虑的因素,而我仅仅将其简单的归纳为字数多。虽然侥幸猜对了两次,但并不代表那些需要考量的因素在编辑审稿 的时候不重要,相反,我认为它们可能比字数达标所占权重还高。
佛家说:心性迷暗,愚昧无知,即为痴。我被表象迷惑了双眼,看不见隐藏其后的本质,是为愚痴。
痴,这是我中的第三种剧毒。
4.
三毒之间,互为因果。贪得无厌,未能如愿,转而生嗔,嗔怒迷性,转生愚痴,愚痴无明,堕之为贪。三毒循环,生生不息,运行于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荼毒无穷。
人生三毒,我已聚齐,是不是生无可恋了?也未必。在这众生皆苦的尘世,贪嗔痴三毒是为常态,人人身上皆带有毒性,只有轻重多少之别。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将其置之不理?肯定不行。不能说别人都在做坏事,你也要跟着做吧。既然知道其为害不浅,我们就要重点监视它努力克服它。你要问我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办法解决它,抱歉,我还没有找到解药,但是久病成良医,我倒是可以说说药理。
须知三毒互为循环,你关注其中的任何一个,另外两个趁机作乱,你同时关注三个,不免力有未逮。我们要跳出这个死循环,从更高的层次来看待这个问题,或许有些启示。贪嗔痴,是佛家的概念,我们还是要从佛家去寻找智慧。
在佛家看来,万物不过是心的幻象,之所以会有贪嗔痴三毒,是因为心有杂念。要想避免三毒,首要修心,心无杂念,魑魅魍魉自然无从下手。神秀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妙则妙矣,但是对我等资质平庸之徒没有可操作性),讲的就是修心法门,时常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要让尘埃把它玷污。对应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是在脑海中建立一个监控系统,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发现有贪嗔痴的情绪后,能立刻觉知,加以制止。熟练之后,就可以心无纤尘,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