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去哈尔滨参加比赛,跟全国的小伙伴比谁更会叨哔叨。但是五天下来,觉得还是行动靠谱。
妈妈和姐姐之前去过棲隐寺帮忙做事,回来后分享见闻,说那里的师父吃饭每次都是一干二净,末了还要碗里加水涮一涮喝下去,一点儿油都不浪费。如果你碗里剩下几粒米饭,师父会指着说:“你碗里还有米饭没吃完。”直到你吃完为止。当时只是觉得,哇,好厉害。我自身真正产生改变,是从见到师父们那天起。那天五位师父受邀来永善茶庭喝茶,我坐在师父们对面。她们不讲大道理,而是纯粹地分享、唠嗑甚至拌嘴,谦卑而真实。她们柔和静定,那样的气场和摄受力把我深深感动了。从那天以后,我每次吃干净,吃撑了就慢慢吃完,记住这个感觉,下次少盛点。慢慢地,从吃饭开始,我对其他事物的态度也在改变着,不需要的东西,就像当初贪心多盛的米饭。多余的情绪,就像喝不完又舍不得倒掉的米汤。从吃饭开始,我越来越能觉察每一件小事、每一瞬的妄念,从此竟觉得自己越来越幸运了。想想也挺科学,对万事万物能谦卑,对日常琐碎有觉察,内在顺了,外边儿能不顺嘛!
到哈尔滨以后我也是这样,食堂里顿顿吃干净。有个女孩,比我大一岁,也在湖北,我们常常一起吃饭。她也和以前的我一样,经常剩下饭菜而不以为意。我也不说什么,只是每次默默把饭菜吃完。去餐厅点多了,我把菜分给邻桌一部分,最终还是吃不完,就打包第二天加热吃。到最后一天,她眼神定定地看着我吃饭,说:“我是个很难改变习惯的人,但是我这几天真的被你感动了,我决定改变,今后尽量把饭吃完。”我哈哈地笑起来,因为是意料之外,我没有想要她改变什么。但想想,我自己也是这样被师父们感动的,亦在情理之中。心怀正知正觉,言语不偏不倚,去做事便是了,不同的行为不必去评判,该发生的自然会发生。
比赛结束后,我们常互发空碗,互相鼓励,觉得她真可爱啊。
人们印象中的寺院、茶道似乎总是清规戒律、焚香插花,文艺清新不食人间烟火。我越来越觉得,这些都是最贴近生活的。听妈妈说棲隐寺的师父,前脚在堂前身披袈裟,庄严地诵念佛号,后脚就戴上墨镜、跨上摩托车,说:“走,摘菜去!”那天喝茶也看到师父们聊天拌嘴,性格各异,都个顶个的真实,可爱得不得了。她们劳动,然后改变了我。
如今物质丰盛,精神上的困惑也成正比与日递增。我确信对于每个人而言,首要的任务都是获致内在的力量,这需要不懈的学习、深刻的理解力、每日每刻的觉察。如同大树,内在营养就是树根。心的力量是任何追求都无法企及的,当内在力量绽放,将会大放异彩。如果只是每日汲汲营营,实在是南辕北辙。
比赛评委Mark Levine是位幽默阳光的大叔,他在比赛前的演讲中告诉我们,不要被对方的学校制服、来头吓到,不必在名校前自卑。“If you are great, then show me.”我原本只打算做个观众,但听完这席话,决心放下一切心上的负担,自信轻松应战。这句话在任何方面都适用。不用告诉我你的职业,我愿意听你说说话。无须告诉我你的信仰,我们之间也有相爱的可能。如此,地域黑、种族歧视、宗教分歧、国际战争,皆可自然化解。
我在不同的人身上,从不同教派、价值观的书中,也看到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明白内在成长的重要性。但有时,外在理念的不同却使人彼此分离,这实在让人觉得可惜。我们没有必要划分团体、框住自己、囿于理念或习惯来获得安全感。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刻我们都能选择不带偏见地去听、去看、好好吃饭,真实且和谐地活着。生活就是道场,“修道”就是为了生活。
现在我们把熬夜戏谑成“修仙”,我觉得我们对仙可能有什么误解。前两日喝茶,有位95后的朋友说他觉得喝饮料不好,常常带杯茶叶水,因此常常被笑称提前步入了老年生活。我说,不爱惜身体才是加速老去。因为不好好吃饭、睡觉,是缺乏觉察力的表现,这样的心灵自称自由,其实只是懒散罢了。
有的年轻人活着,对身体、心灵的漠视却已使之垂垂老矣。当我除去年龄的界分与人相处,真切感受到,在性灵的活泼面前,年龄这个数字实在不值一提。我们永远可以,从一碗饭、一次睡眠开始,多爱自己一点,现在就改变。
修什么仙,好好吃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