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无眠,今夜沉醉!在某地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思绪被拉回很久很久的以前。尘封已久的岁月,泛黄的回忆,记忆的碎片不断在眼前播放。悠扬的旋律带着故事向我们缓缓走来,它是那样的缠绵,那样的质朴,那样唯美,那样的让人不可抗拒。让你在温柔婉转的旋律中无法自拔深陷其中。
一阵短暂的空白,像是无声的感叹,又像是无言泪千行的相顾相视。曲折婉转的琴音湲湲倾泻而出。钢琴青怯空灵琴音见证他们的懵懂相识相知,轻柔舒缓的钢琴音里他们安静愉快的相互学习,在明净激越的琴音里看到他们欢乐也看到了他们因为小事而引起的一点点的小争执,欢乐总是带着一点小小的烦恼。总体旋律是轻缓舒畅的。在如水的夜里,在藤蔓攀爬的回忆里,那肆意拔动琴弦音里他们在坐一起天马星空的想像天和地遥远和未来生活的向往。
缠绵婉转琴音一直到故事的结尾,古筝的出现让我们感到一丝清越一丝清苦,潮水般的思念随着月光夜夜走进梦乡里,辗转反侧,夜不成眠。也许太完美了吧,那世道根本不容不这对如花美眷,容不下这痴迷的容颜。可是那无穷无尽的思念缠缠绵绵丝丝缕缕升腾,化幻成一双双灵魂的翅膀翩跹在情感的天空。他们对爱情的那份纯真,那份痴狂,那份神往伴随着缠绵,哀婉,凄美旋律从古至今一直流淌在时空岁月里,也流淌我们对爱情纯净的生命里。
附录: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为何占豪和陈钢。
何占豪,1933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何佳山村。幼时热爱音乐,后考入浙江省文工团当演员。 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在小提琴演奏的民族化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1959年与同学陈钢合作创作了基于越剧音调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后,从此成为中国乐坛上的著名人物之一。继《梁祝》之后,又创作了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弦乐与合唱《决不忘记过去》、交响诗《龙华塔》、《别亦难》、《草原女民兵》、《孔雀东南飞》等一大批音乐作品;其作品除了注重戏剧性、抒情性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
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1959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此后,他在七十年代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恩情》和八十年代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等,也都成为著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文献。他还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竖琴协奏曲和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陈钢的作品还有交响诗,大合唱和室内乐合奏等。他的作品以浓郁的民族祖宗情调和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