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揢(拼音 ké)”字,《新华字典》第11版268页解释为方言用字,一个是卡住的意思,第二个是刁难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在鲁西南地区,口语中常说到,但写准确的却不多,容易与“磕、嗑、搕、瞌”字混用,也有的地方也读“kei”音。
“咋弄嘞?俺是比着鞋样子做嘞,他爹穿上老说揢脚”,“这小子啥都好,就是见了生人,说话好打揢”,“恁讲的好好嘞,咋打揢啦”,“他唱戏的时候,好忘词,一打揢,就瞎胡唱”,“洋车子链子磕到墙角缝上啦,给揢(也有读kei音的)断啦”等口语,用的就是“揢”字卡住的意思。“揢”还有其他意思,在鲁西南地区几乎不用,就不解释了。
这个“磕”字,是“碰撞在硬东西上”的意思,如“磕头的时候,溜地(地面)太硬啦,格拉盖子(膝盖)都磕肿啦”。那个“搕”字,是“敲、碰”的意思,如“他爹抽完烟后,好在这块砖上搕烟袋锅子”,“他俩藏猫嘞,不小心俩人的脑门子搕一块啦,咋能不心嘞”。还有“瞌”字,是“因困倦想睡或进入半睡眠状态”的意思,如“深更(jing)半夜啦,俺困的直打瞌,恁咋还那么精神”。这几个字,在写的时候,要考虑好意思后,在写,确实比较容易混。
“鞋小了揢脚”这句话,在用鞋样子揍鞋的时期,偶尔会听到人说的。如今,鞋不用自己做了,可以买成品鞋,但买鞋时,一定牢记“鞋小了揢脚”,不要买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