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20190922#《论语新解》雍也篇、述而篇、秦伯篇
一、耳熟能详篇
1.''文质彬彬"
孔子的传世名言,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质朴容易粗野,文饰易流于虚浮,只有质朴文采配合均匀,才是君子。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的心胸平坦宽大,小人心胸常常迫促忧戚。
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成功属于具有高度危机意识的人,内心虽战战兢兢,但行为果断坚定,做事尽全力,拥有求胜之心。
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二、治学篇
1、"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知者不知乐之者。"
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收获的快乐。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由於我哉。"
所见所闻记在心上,学生努力学习从不满足,老师教导别人不知疲倦。由学习开窍打开一个缤纷的世界,必然乐在其中。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学生不厌倦的学,老师也不倦的教。这2章都是讲孔子认为学而不知满足是知,教会别人而不知疲倦是仁,两者结合起来是圣的境界。
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推出其他方面就不用再教他了,孔子反对填鸭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
4."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
活动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孔子认为年龄不是阻碍学习的藉口。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不断的学习,学到"乐而忘忧",专注的学习精神让你不再把别人当做参照物,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努力变得更优秀。
"不知老之将至",学习读书使在你的未来能混过那漫长幽暗的岁月,从而恬淡而安适享受晚年的时光。
6."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中,注重实践反对空谈。
三、为人篇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者:聪明的人。聪明的人反应象水一样灵动,乐观看待一切,随机应变所以活得快乐。
仁者:仁德之人。仁者心情好静,像大山一样稳定,不役于物,安详沉静,所以长寿。
2."中庸之为德也。"
中庸是儒家核心,中庸代表着高度和谐,不是人们常说的"活稀泥",也不是''墙头草",而是代表着一种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
3.''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人老了已经许久没有梦见周公了。人不能没有梦想,梦想是一个人的希望,是成功的驱动力,有了梦想的人,至少你奋斗过,你的人生充实,追梦的过程中是快乐的。当你回头望见自己的一生,有多少梦想没有实现,别急马上去做,千万不要等。否则当你也不复梦见周公时,一切晚矣。
4."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也。"
我要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为人处事是一种智慧,审时度势,依照环境进退,懂得笑着低头是人生的大智慧,头昂的起也要低得下,人生迂回,也要在迂回中蓄积,做一个进退有度有勇有谋的人吧,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4.敬畏篇
1、"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2、''子不语怪、力、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