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华 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第585天((2020/6/14)
“有福他享,有罪他受!”窗口又传来邻居夫妻俩数落孩子的咆哮声,今天的情绪、声音格外的大。
“不要他了,不让他去了,去了也白去”
“你看看他那个样子.....”
“上次就不该送他去登封,你看看他,你看看他,现在想给我打.......”
后面邻居这顿气极咆哮声中我听出愤怒,还有深深无奈。
前几天的时候,我惊讶于这一家人的说话方式以及交流方式,基本用吼,这么大的声音,这么大的情绪,没有任何隐私可言,时常扰民。
一个早起,我挺心疼这个没有谋面过的孩子,前几天偶尔听到过他的声音,充满邪性,更响亮更粗暴,更有无处发泄的气急败坏。
听到“登封“两个字我心里想到的是龇牙咧嘴的拉伸、完不成任务的挨打受苦,十几岁的年纪被送到那里,肯定是无数折腾难熬后家长的无奈之举。至于邻居,他想到的只有简单粗暴——“好好治治他”。
哎,令人神伤的青春期。
学过了焦点,知道孩子折腾背后的心理冲突和许多期待,孩子们想要独立、勇敢、展现出责任有风度、“我很棒”。但又不知道如何去独立,即便做了,由于把握不好度反而成了离经叛道、哗众取宠。有时想要摆脱大人证明自己,跃跃欲试似乎又缺乏勇气和方向。有时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了,常常言行不一样。他们期待人格尊重,期待认同,期待“被看到”。远离家乡的高压强“治”,我怎么觉得治不好呢。
说说身边的大人们,以往惯性的思维之下,常常看不懂孩子的所作所为,更加欣赏不了他们的特立独行。当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我们很多已到不惑之年,生活、工作、人际交往各种压力缠身,精力有限,往往我们比孩子更不理智,往往比孩子先崩溃,强势将负向的情绪发泄到孩子的身上,孩子已经长到有独立思考的年龄,已经会反抗,所以往往就有“针尖对麦芒”。
至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前额叶尚不成熟,理性思维发展水平与行动不匹配,这是阶段性的自然规律。青春似火,“春风吹,战鼓擂,我是英雄我怕谁”方能显出他们眼中、天地中的“英雄本色”。其实他们比谁都脆弱得弱不经风,比谁都需要亲人朋友的鼓励、搀扶。
双方吵个昏天黑地、精疲力尽,生活如此艰难感觉让人窒息。越来越看不懂对方,也越来越想远离对方。爸爸再不是那个满眼欢喜、欣慰,抱着孩子举高高的爸爸,孩子也不是那个伶俐乖巧的小可爱。
孩子不亲吗?亲呀!期待与愤怒之下早断了同频共振的对接点。生活的痛是因为情感的不通。被与被爱是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有爱加持,跑得更快。
又有哪个孩子天生不想好呢?
或许孩子们的叛逆、嘶吼正是受家长不理智行为的影响。大人们是成熟的,应该展现出理智一面给孩子做榜样。单纯“甩锅”甩远点是懦弱不负责任。孩子永远是血脉相连的孩子。歇斯底里找不回那个能让人满眼含笑的好孩子。
无论情绪有多么糟糕,心里有多么的意难平,尽量深呼吸,勇敢、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和孩子在一起矛头指向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孩子和问题归于一类。即便不能做到像他刚出生那天的关注、欢喜,至少,在他无力之时能看到爸爸妈妈不嫌弃自己,依然爱自己。
又有什么比孩子的长远发展更需要呢?
成人当中许多人都有“未完成情节”,这些源于青少年时期的未满足。青少年时期得到的支持、鼓励、接纳越多,将来越能表现出更多的自信、掌控、责任感、归属感和使命感。或许那个孩子有许多的话想对父母说而没机会,又或许一句“孩子,你受苦了”就能让那个咆哮的孩子瞬间长大。
所以,我想说每位家长稳下来,做好自己,即便负重前行不能忘了温暖营养我们时刻需要爱的孩子。一手规则一手爱,多听少言,多赞少辩,不唠叨,做好自己能做好的部分,像一道光,威风凛凛、做孩子的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