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我的教育家园

      走很远的路,才能遇上自己,教育行走好几程,才能建设自己的教育家园。回溯24年的乡村教育工作生活,寻找“自己”的经历与“专业成长”的过程交织一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混沌无我—教育浪漫期,苦闷非我—教育迷茫期,千里寻我—教育醒悟期。

      1999年中师毕业,分配回小学母校沙田镇中心小学工作,任教一年级语文当班主任,怀揣对生活的向往,对教育的热情,对孩子的喜爱,全身心投入教育生活,每次上新课前都自觉听了老教师的课后,再回自己班级上课,耐心、爱心、责任心,“三心”环绕孩子们,在我眼里,班上的孩子都各有特点,无好坏之分,只有差异,欣然接纳着孩子们的不同。可能遗传了父亲“敢于尝试新奇事物”的特点,在自己的班级上,乐此不疲折腾着懵懂的教育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减少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差距,师生一对一辅导、师徒结对帮助、联系家长鼓励、学习进步奖励等方法轮番上场,班级段、期考语文成绩虽然与老教师任教班级有一定差异,但学校领导没有“反应”,或许对新教师比较包容吧,我也坦然接受现实。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教二年级,开学报名注册时,班长刘辉小女孩,凑过我身边、轻轻说:“龙老师,你是一位优秀教师!”我很诧异,问:“为什么呢?”“妈妈说不骂学生的教师就是好老师!”小女孩的话语让我至今相信并践行,轻声细语的教育方法,孩子是喜欢的,也是有效的!虽然,这在有些时候可能不适合!

    读中师二年级时,参加全区师范生美术比赛获得学校的唯一一个绘画一等奖,何洪校长亲自颁奖并与我握手,每每想起这一幕,手留余温。时隔多年,回顾当年创作作品的过程,才体悟到作品里有自己的思想,有我对世界的理解、独特的表达,更有一种独立之精神,教育,真的是慢的艺术呀!有创作的经历,创作成功的体验,我对自己是肯定的、赞赏的、认同的!这份养料一直激励我敢于不断尝试新奇事物,改变自己!

      工作后第三年,领导安排我任教二年级数学科,带一个美术兴趣班,许是缘起刚参加工作教一年级语文时,陈佩玲教导主任来随堂听课,当时教拼音,教三连拼“hua”时,我随手把教材的荷花等三幅图画在黑板上,图音结合教学,评课时陈佩玲主任肯定这种教学方法,赞赏我的绘画功底。美术兴趣班教学,我自觉把培养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放第一位,以为孩子们开小画展为目标。手工制作、简笔画、儿童水彩画孩子喜欢都教,也易出作品,孩子有成功感;孩子想学写意画,我没有学过,就先学后教。一学期后,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加上我的一些绘画作品,小画展竟然成功举行,而且作品丰富、质量不低,全校70多位教师前来参观我们的画展,我小有成就。十多年后,在镇上遇上当年双胞胎男孩的妈妈,她感激的说:当年的美术兴趣班帮助她的两个儿子爱上绘画,虽然学业成就不太好,现在大学毕业,找有一份不错的广告设计工作!

      工作第四年,领导又让我教三年级语文,期间在六一儿童节文艺表演活动中,我创编的课本剧《猪八戒吃西瓜》在近30个班级的激烈争夺中获得一等奖,我及班上孩子们的生命都被这次获奖滋润着,孩子们上课、学习也更认真了!我觉得自己创造力特别旺盛,想朝艺术方面发展自己!2004年元旦结婚,2005年国庆生子,把一切计划都打乱了!在母校任教的7年教育工作生活,任教班级学科成绩平平,但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我是单纯的,教学全凭自己对教育的直觉,无经验借鉴,没有高深教育理论指导,缺乏对教育的深刻思考,一切听从心底的声音生活、教学,是混沌“无我”的教育浪漫期。

    为了照顾家庭,2006年调到道石学校,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为逃避当班主任,改行任教三年级数学,但逃不了当班主任,因受中学部学习氛围影响,小学部的教师对学生学习抓得也比较紧,小学生自愿买的辅导资料也多,我任教的班级二年级的数学基础知识扎实,用上语文教学积累的各种辅导差异生方法,段考时镇抽考,班级平均分竟然排名全镇第二名,比本校邻班多近10分,颠覆我的想象,让我陷入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分数成就中,第一次尝到分数的“甜头”。周边一些教师对分数的过分追捧,不愿同流合污,把所有课时都用在任教的数学科教学上,会留一点时间教学其他副科。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管理学生有时会用雷厉手段;为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激励数学学习兴趣,每次单元测试,每张试卷均有批语,各种名目的奖励总有过半学生受奖,孩子们也被分数的成就感激励着,喜欢上数学课、写数学作业、参加数学小测试。幸运的是,遇上对教育有相同理解的同路人——语文搭班高崇珍教导主任,没有让我陷入“分数深渊”,她对教育有更高度的理解,注重抓学生阅读,我们用班费逐年添置书籍给学生阅读,这是学校的首创,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活动,每年学校举行的“红五月”艺术节,班级学生都获好名次。在分数与素质两手都抓的坚持下,我们班级的小学毕业考创学校最好成绩,有6名学生考进重点中学,从未得过优秀的我,学校给予区级优秀班主任。学校想继续挖掘我的潜力,接着又带一届六年级,小学毕业考也有6名学生考进重点中学,这些学生家长都来学校感谢老师,帮助乡村孩子凭实力考进重点中学,我认同这种责任与担当。 

      2010年去桂林听课,巧遇黄爱华老师上课并推荐新书《黄爱华与智慧课堂》,2011年网购张文质老师的重要著作《教育是慢的艺术》,一边阅读一边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对书中的生命化教育理念是认同的,越来越否定自己的某些教育教学方法。第三年,学校领导还想让我接着再带一届六年级,机械刷题讲题的教学课堂枯燥、乏味,我累了!果敢拒绝,没有迷恋分数带给我的荣誉,把重心转向参加各种教学技能比赛,也获得一点名次,分数的荣誉和赛课的成绩本该让我更开心,此时的我却找不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不知教育的路在何方?分数、荣誉、儿童的素质发展,这三者如何兼顾、取舍呢?最痛苦莫过于,在黑暗中被“唤醒”,徘徊、茫然而不得出路,这就是苦闷非我的教育迷茫期。

      2013年因声带小结手术,竞聘乡镇小学数学辅导员,因机缘担任这个职务至今。2014年因家公中风,一地鸡毛的生活,追寻教育真谛的脚步慢了。2016年意外怀孕并遇上二宝政策的出台,出于对女孩的喜爱决心生二宝,期盼有个小公主,在孕期为了胎教,重新收拾读书心境,重启阅读习惯,读中师的恩师黎琼峰介绍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和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这两部国外经典教育书籍,为我打开了教育眼界,38岁才发芽,从此,在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给“美好教育留了一席之地”!没有陷入鸡毛蒜皮琐事、八卦新闻神侃中,甚幸!

    阅读照亮教育,谢云老师的著作《幸福教师五项修炼》《跟禅师学做教师》,做“三明”教师、“教育就是点亮心灯”让我舍弃了教育中的唯分数论,每次阅读刀哥的微信公众号“刀说话”文章,文中,对教育的独特见解,让我对身边教育时时警醒。虽然刀哥的微信公众号现在是“刀不说话”,但我相信,“刀一定会说话”!

      张文质老师的《教育的勇气》等著作让我认识到教育是复杂的。从2020年3月开播的“文质说”一直陪伴我成长,张老师提出:教师朋友要自觉的建设生活、建设身体、建设精神生命。从能够改变的地方改变,2020年5月,我从恐惧开车,不会开电瓶车考取了小车驾照,获得出行自由,变得更自信了;向着水草丰美的地方生活,在2021年5月,为二宝读幼儿园,果断卖掉步梯老商品房,购买学区电梯房,小区周边有休闲的小广场、河堤公园,生活环境变了,人也精神了很多。生活的改变,也会带来教育的改变!

      钱理群老师说:在局限中求发展,张文质老师说:教育从能够变革的地方改变,我豁然开朗,认同了自身的局限性与可发展性,目睹很多孩子被数学孽,我们课题团队坚持进行“数学微故事教学资源的研究”,提供儿童与数学浪漫相遇的机会,让小学数学教学、学习是有温度的、有生命的,让更多的儿童爱上数学,想与数学做朋友。今年6月,我们的研究获得贺州市教学成果评定二等奖,因研究时间不足四年以上,我们继续研究提升!身边找师傅,心里有偶像,远方有导师,这就是千里寻我的教育醒悟期!

      日本苹果果农木村先生种苹果的故事——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这一生,总要寻觅一次自己的教育家园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