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与不断内耗,根本原因是决策系统失效
打造出有效的决策系统方法论:
第一是批判思维,独立思考
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而不是被外部裹挟
在外部的话语体系中,经常出现都很有道理的两种对立的建议,还有一些建议,常常披着时代趋势、名人效应,凡是能让你觉得信任的外部话语,总是影响自己的最根本的判断标准
形成独立的有力量的判断标准因人而异,换句话说,你是主动洗脑还是被动洗脑
相比较被动洗脑,自己去找到自己喜欢并且愿意相信的事情,更会让自己活得精彩
在行动中去思考,而不是空思,想好一小步就去做就行了
心法:1.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多
2.一定要做完了解再做决策
3.好的答案一定是好过自己得出的答案
问大多数身边的人,给有关的人进行赋权,最后自己定决策
给这些人进行赋权:
在这件事上至少成功三次
给的答案中,因果线索要强
上述是明确自己的需求,然后用批判性思维找到答案,如果不清晰自己的需求,或者需求比较粗糙,不足以整理为一个清晰的目标,要先进行自我的构建
常常不够自我的人容易陷入这种焦虑之中,不太知道自己追求的情景,但是情景越细节,越清晰,才能激发生产力,才能保持行动力,所以模糊带来的内耗,让奉献自我的人反而越来越过不好自己的日子,越来越迷失自己
所以首当其冲的,就是先把自我勾勒出来,改变自我的叙事,把未来与过去的思考,聚焦于自己的喜好与价值观,把注意力拉到自己身上
第一个方法:提以下五个问题:
当我进行拒绝的时候,我最常提到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原因折射出自己的哪些价值观与偏好?
自由情况下(有钱、有时间、无正反馈),最想尝试的事情是什么?最想得到的东西是什么?
回忆过去的快乐与充实的事情(心流时刻)
我羡慕别人的哪些?
当自我构建得有力量,就可以向自己内心找到答案了
最常用的方法:
5个问题追问下去,找到真正的原因,然后去直接拿原因去解决问题
逆向思维法,找到相反面,琢磨自己更舒服于哪个
目标的清晰化,主线清晰化是动力,但是不能一直盯着主线,而是进行主线的拆解,拆解成思考无比轻量,行动极致效率的各种事项
另外不能要的太多,注意力越分散,做事的效率越低,虽然看似抓住了,其实啥也抓不住,要有所取舍
第二是系统化思维
找到大的核心点,而不是混沌状态
七个步骤:
1、先要保持理性、不要被情绪裹挟
2、把关键因素排列,并且进行排序
3、对未来的一个想象与展望
4、在现状之下,进行补充修改
5、收集反馈
6、综合分析,权衡利弊
7、制定方案
绕过情绪的bug:
找到经过时间检验的喜欢,比如先放购物车,过段时间再判断是否需要
第三是投资思维
如何拿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去拿到自己想要的
这其中就是资源的交互
只有一件事再时间上的复利,才能涌现出惊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