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4

教育者为何总是"看不见"儿童?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随想


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著作,第四章"理解儿童"四字如暮鼓晨钟。当教育陷入技术主义泥淖时,我们习惯用标准答案丈量童真,用行为规范修剪天性,却遗忘了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宇宙。那位在课堂摆弄橡皮的学生,或许正在用手指丈量世界的维度;那个反复追问"为什么"的孩子,可能正在搭建认知的巴别塔。


成人视角的傲慢往往造就教育的盲区。当我们用"不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等标签简化儿童行为时,实则是用教育者的认知框架肢解了完整的生命图景。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工业化教育体系对个体差异的漠视——整齐划一的课桌椅间,有多少独特的思维火花在标准化流程中悄然熄灭?


真正的教育智慧,始于摘下"教师"的面具,以赤子之心感知童心的脉动。当我们学会用儿童的瞳孔观察世界,教育就不再是单向的塑造,而是两个灵魂在认知原野上的共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以爱为舟,以德为帆——做新时代教育的点灯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要讲述一个遥远的...
    商丘李渊文阅读 40评论 0 0
  • 教育智慧,首先体现在敏锐的洞察力上。优秀的教育者能够在日常相处中,细致捕捉学生的点滴变化。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闪躲,可...
    NING999阅读 21评论 0 0
  • 今天我陆续听了第二届川派教育家大讲堂的直播及回放。活动中有5位优秀校长得发言和7位一线校长参与的圆桌论坛,一上午时...
    亦小抒阅读 28评论 0 0
  • 教育逐梦路,矢志守初心 在时光的长河回溯,三十三年前的金秋,我如一片眷恋...
    蝴蝶兰880阅读 42评论 0 0
  • 1. 《从讲台到镜头:基础教育精品课录制核心技巧与实战指南》 核心亮点:突出“全流程实操”,明确指向“录制技巧”与...
    吴国花阅读 1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