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柳君
一些事情,作为企业管理者的我们三令五申,但你发现员工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某些管理者脾气比较急,可能早已骂开了,“跟你们说过不下一百遍了,怎么总是做错呢?脑袋用来干嘛的?”甚至气极了骂出其他更难听的话。
这种情况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尤其常见,包括一些世界500强在华合资工厂。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基层员工,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年轻化。我与一位专家曾到全球500强排名相当靠前的某知名企业在华合资工厂参观了一天,并与一些管理者座谈。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在一家管理比较完善的大型企业里,基层管理者领导力的差异,会造成不同小组中,员工满意度有较大的差别。那些员工积极性不高的小组,那些工作中经常出错的小组,大多有一个脾气相对暴躁的主管,或者是一个“讨好型”的老好人上司。在这类上司带领的小组里,你会发现员工们抱怨不少,积极性不高,忠诚度偏低,对公司的满意度相对平均值来说,也不高。
这些被他们下属频频抱怨的主管跟我们座谈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些工人真的很笨,一个动作教了N遍,一件事情讲了不知道多少遍,我嘴巴都讲烂了,他们还是会出错”。
当工作出了问题,我们管理者是要把责任往下推吗?“都是这些工人不行,如果公司招大学生做工人,那就好管了”。然而事实情况真的如他们所说吗?真的一定要用大学生做工人吗?那不是人力资源没有最有效利用,大幅增加公司用人、留人的成本吗?这么高昂人力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又能有多大的市场竞争力呢?
我们今天不讨论领导力的问题,探讨一下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如何让三令五申的事情,不再出错,或者能将出错的机率降到最低。当然这是一个系统的问题,要用系统来解决。
企业中出现了问题,我们很多管理者喜欢用“堵”的方式解决,结果呢?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管理者认为,是中国员工的职业化素质低造成的,但本质的原因真的是这样吗?
本源应该是我们必须建立规矩,建立利益驱动机制,一旦有了规矩,有了利益驱动机制,素质再低的人也会为自己考虑。因为每个人都不会跟自己过不去,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作为管理者的我们,是要找到大家普遍关注的利益点,从而彻底解决困扰的难题。
承认合法利益驱动意味着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
高建华老师所著《不战而胜》中,他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
某报纸登载,一些“80后”专程到动物园当“志愿者”,主要任务就是劝阻大家不要随便“喂动物”,免得动物吃了不该吃的食物“拉肚子”。如果我们从源头上去想,人们为什么喜欢喂动物,因为希望与动物亲近,尤其是小孩子。那么国外的动物园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答案很简单,你喜欢喂动物就让你喂,不过要有规矩。
第一,动物园会张贴告示,让大家知道哪些动物可以喂,这些动物几点吃食物,如果小孩子喜欢喂动物,可以到吃食物的时间来喂;
第二,动物园会准备好标准的食物供小孩子们喂动物,这样既保证了动物的安全,也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还给动物园带来了利润,因为如果动物园自己掏钱买食物喂动物,是增加经营成本,但如果把买来的食物先卖给客户,再让客户去喂就可以获取利润了。
还有,为什么我们国内的动物园难赚钱,而且动物园里的味道很不好闻?而国外的动物园却能赚钱,还没有那种难闻的味道?是因为经营与管理的方式不同。国外的动物园可以让企业赞助各个动物园区,可以让儿童用品企业在动物园里做广告;可以安排动物表演来吸引更多游人;可以安排互动乐园,让小孩子与温顺的小动物亲密接触。而我们中国的动物园呢?
同理,我们在带团队的过程中,如果有些问题屡禁不止,让你伤透脑筋。一定是我们没定好规矩,一定是我们没把握好“利益驱动”机制。不认同“利益驱动”就不会“换位思考”,就不可能做到“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