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零年的春天,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这是继“土改”和“合作化”以后,中国近代史上农村所经历的又一次变革,它具有深远的意义影响。
在黄原地区,虽然苗凯和高凤阁反对,但是田福军的“路线”明显占了上风。
过完春节不久,小小的双水村就乱成了一窝蜂,田福堂也不管了,谁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
混乱先从金家湾的二队开始了,他们看见一队的好处心里就痒痒。在分土地的时候,因为没有一个合理的分法,因此在分的过程中发生了打骂的现象,还有很多东西被破坏。
大队副书记金俊山看到此情况,去找金俊武,金俊武说他也没有办法。金俊山看实在不行了,就去找在学校教书的儿子金成,让金成去找公社领导来处理。
当天晚上,刘根民跟着过来了,他把田福堂找来,批评了一顿,田福堂虽然心里不服气,但是想到没有他的官大,只好做检讨。
刘根民就在双水村住了下来,协助分土地,经过半个月的忙碌,终于把双水村的责任制搞完。现在这个村庄安静下来了。
各家都开始了春耕种植,大家没有了往日的懒惰,都在自己的土地上拼命。双水村开始了新的生活,很多孩子不再上学,都回来帮家里种地。
村里的初中垮掉了,继续愿意上学的孩子也都转到了石圪节中学。现在孙少平和田润生也被解除了教师职务。润生跟着他姐夫去学车了,少平在家种地。
这样,孙玉厚一家成了村里的羡慕对象,家里有三个劳动力,少安拉砖又挣了不少钱。孙玉厚父子们的腰杆也硬了许多,少安对这笔钱有点惶恐,孙玉厚说让少安自己看着办。秀莲想拿这钱修窑洞。少安想开办一个烧砖窑。少安说通了父亲和秀莲,孙少安修建起了一个烧砖窑,主要他们一家人在干活。
这天晚上忙到大半夜,秀莲累得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但是少安很兴奋,睡不着。少安猛然听到外面好像有人说话的声音,他忍不住一阵头皮发麻,顺手拿起了一把铁掀,轻轻地来到院子里,等他仔细一看,原来是田万江老汉在那里对着已经被分走的牲口说话。少安就和他聊了起来,直到山那边亮起了白色。。。。。。
天大明以后,少安就吆喝一家人,开启了点火仪式。。。。。。
在村里和家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时候,孙少平却陷入苦恼中,教师生涯结束了,他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
他苦恼并不是因为他是农民,而是自立意识的觉醒。他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的生活。其实,这种意识在高中时代就已经有了,他读了很多书,有很多的思考。周围的人不理解他的苦恼。
当教师的日子,他的精神生活很自由,现在一旦失去了,就有了很大的痛苦。他想起了过去的高中生活,想起了班里的同学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想起了田晓霞。
他虽然无法想想外面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可是到外面闯荡的想法很强烈,他想要走就尽快。
经过自己内心的不断斗争,孙少平决定要离开双水村,可能在别人看起来有点荒唐,但是青春的梦想和激情催着他不断改变。少平心里决定去黄原城,他决定找父亲谈谈。
这天跟着父亲在地里干完活以后,趁着休息的时间,说起了他走黄原的打算,孙玉厚很吃惊,有点不放心。但是少平决意要走,让他不要担心。孙玉厚也看出了这个想法是少平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他只好犹豫地说:“这件事和要你哥商量一下”。
地种完了,他们两个回去了,现在不必像以前生产队那时候磨到天黑才能收工。
回到家,离吃晚饭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就去帮助少安烧砖。四个人干活看起来很和谐,各有分工。看着少安的砖整齐地摆在外面,谁看了都要眼红,少安竟然办起来了“工厂”。
天黑以后,少平找机会告诉了少安自己的心里想法,少安很惊讶也很生气,少平说自己要出去干事情。少安和少平争吵了几句,少安突然发现少平已经长大了,他的想法也不一样了。少安不再和弟弟少平争辩,让少平自己决定。
几天以后,少平就决定走黄原,少安给少平50元钱,少平只要了15元,他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挣钱。
他带着破烂的被褥,和一个父亲的烂黄提包,离开了家乡,挤上车的时候,眼里含满了泪水。。。。。。
政策的变化引起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勤劳的人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拼命耕耘,一些有头脑有想法的农民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少安依靠自己的聪明和踏实的肯干精神,办起来了“工厂”,少平也要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在这片土地上,平凡的人们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