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如果你有了孩子,请一定要多爱你的孩子。爱是陪伴;爱是牵着孩子的手,父母陪着你,一起慢慢长大。
当我们有块玉时,你能意识到你手中拿的是锄头还是雕刻玉石的刻刀?
我们仔细观察,所谓的问题儿童,多是家长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的痛苦,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不是家长爱心不够,只是他们不知道有些做法不对。
那么,作为孩子接触时间最长、最早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件事情上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处理和孩子间的关系,几乎每一种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今天,我想和您谈谈如何提高爱(爱孩子)的质量。爱的质量,不是指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指父母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有关的细节处理水平。我将主要从孩子面对痛苦、捉弄、磕碰着、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时、快乐的童年、早恋、犯错等几个方面给予一点笔墨。
一、当孩子面临痛苦时
孩子在成长时,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我们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接受,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并培养忍耐痛苦的勇气。
当孩子因为什么大哭时,要尽快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比哄或者劝更有效,更能降低孩子的痛苦感。
对于孩子必须承受的痛苦,家长应当注意的几个原则:
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的很焦虑,如果大人很焦虑,孩子会觉得问题很严重,会吓着他们。
二是对于这么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说。
三是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要如何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
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孩子退路,不要为孩子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五是绝对不能通过哄骗或者收买的方式达到目地。这是很糟的,哄骗或者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二、逗孩子与捉弄孩子
逗孩子,应该以孩子的快乐为前提,大人应该把自己降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欢笑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
捉弄孩子,是大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地是大人取乐,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大人认为捉弄孩子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下,一笑就没事了,其实捉弄孩子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捉弄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捉弄孩子的行为,是野蛮的,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对儿童心理的不体谅。只会增加孩子的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凡是遇到别人逗你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坚决而礼貌地制止。
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无小事。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
三、当孩子磕着碰着了
孩子小的时候,轻微的磕着碰着常常发生,家长应该尽量以轻松快乐的表情相对,让孩子觉得这是多么平常的、甚至是有趣的事情。
如果父母动不动就一脸惊慌失措,不但不能给孩子安慰,还把他吓着了,除了皮肉痛,心理上也会产生恐惧,家长所能给孩子的是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
教育孩子要善待对手。假如孩子不小心被石头碰到磕着了,绝不要教育孩子去踢打石头, 赶紧亲亲孩子的痛处,给他揉揉,安慰他:马上就不疼了,宝宝不哭了。当宝宝感觉好一些时,在像对待孩子一样,带着她给石头揉揉痛,告诉石头“马上就不痛了”。这样做,不但没有让石头站到他的对面,成为“加害”他的坏蛋,还能成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他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
四、当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时
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能成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者坏毛病。家长对此要敏感,用一点心,让每天发生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瓦。
如果,孩子和他的小朋友都想玩同一个玩具,发生冲突时,不要要求孩子出让,也不怂恿孩子抢夺,要赶紧用另一个东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知道好玩的东西不止一样,或者引导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体会合作的快乐。如果大人经常这样引导孩子,并且家长自己也每天友好对待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想法理解孩子,不和孩子比斗狠比绝,孩子就会学会理解他人,学会温和地化解矛盾,尤其是学会“让步”。
五、快乐的童年
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成功”或者“成才”而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孩子有过做过天使的经历,不要让他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父母应稍稍花一点心思和时间,让你的孩子有着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六、对异性产生好感及“早恋”
在早恋等问题上,家长实际上有两种功能,一种是疏导平息,一种是刺激强化。家长在早恋中最大的过错是用成人的庸俗观念,把孩子们一些正常的行为恶俗化了,人为地制造孩子的罪恶感,客观上把孩子推到了不可自拔的境地。
同时,人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内,如果一个人总是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发展。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怀揣着牛粪去看孩子,如果你的言语中不断地给孩子消极暗示,不仅破坏孩子内心的纯洁,还真可能扭曲他的品行。
我们要正确认识孩子对异性的好感及所谓的“早恋”。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有和异性接触的愿望,这是正常的愿望,也是非常美好的;如果没有,反倒可能不正常。
不安和自责,是每个孩子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时都会有的,发展得严重了甚至是一种负罪感。这种感觉不仅不会使少男少女对异性的兴趣降低,反而会刺激兴趣生长。孩子们在压力下,他们觉得喜欢异性是不纯洁、不道德的,他们就会在表面上任性行事,不听家长的话,内心却彷徨迷失,自我鄙视。只有孩子自尊自爱,在青春期和异性交往时觉得坦然、正常,才能产生自信和理性,才能做到端庄自在,才有自我控制的力量。
如果你的孩子“早恋”,你可以这样做:
1.首先肯定孩子,告诉孩子,在你这个年龄对异性产生好感,这很正常,你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是同步的,很健康。另外,有异性喜欢你,说明你是个可爱的女孩/男孩,你对别的男孩/女孩有好感,说明你也是个懂得欣赏他人的人。
2.其次,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才是刚刚开始,作为一个可爱的女孩/男孩,将来会遇到很多欣赏你的人,对他们我们要心存感激;同时,你也会遇到很多值得我们欣赏的男孩/女孩子,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
3.最后,告诉孩子,一贯恩只有自身可爱,才值得别人去欣赏,如果一个人学习不好,气质平平,能力一般,凭什么让别人欣赏他/她?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气质与能力都是在学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越来越可爱,得到别人的欣赏,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时自己也才能慢慢学会欣赏别人。
记住:只要大人心有阳光,孩子也会心有阳光。
七、当孩子犯错时
只要是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足。如何看待孩子无意中犯的一些小错误,对这些小错误家长应该以何种态度处理,这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
如果生怕孩子有什么考虑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虑了,一点不落地盯着他们,从长远来看,是帮孩子的倒忙。凡是应该让他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如同割伤了自然会感到疼一样,孩子犯了错或者闯了祸,他自己就会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内疚和痛苦。家长这时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在板起面孔说一些教训的话,或者说一些早已说过的提醒的话,只会让她觉得丢面子,觉得烦;他会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为了表达对你的唠叨的不满,可能会故意顶嘴或者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脾气不好”的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一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它会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一个疾病,或变得脾气暴躁,自卑固执;或是屡教不改,一错再错。
我们要记得,犯错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我们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我们可以把孩子犯的错误,形容为“像牛顿一样”。“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情,本该生气的事情化解为一句玩笑话,既让孩子知道哪里错了,又不损害他的自尊心,还暗含了对他的理解,甚至隐藏着对他某种才能的褒奖。这样的批评话,孩子比较爱听。凡出于经验或心不在焉的过错,只要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者发火,甚至不需要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这种过程中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如何做。
参考书目:
1.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