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混迹的日子,让我对文字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喜欢阅读的时光,也喜欢各种放飞自己的思想,因此也享受着将想法记录下来的写字时光。
作为一个笔者,写字的时候总会将自己进行沉淀,凝结自己的思考角度,仿佛,和平时活蹦乱跳的自己不一样。又或者平时看似外向开朗的人,内心之中只是一个喜欢自我思考的人。
在简书记录的这些日子,我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文字爱好者,写不出让人共鸣的故事,或者引发情绪上的共鸣。而这本身才是所谓的作者应该掌握住的,把握住人性中的某一点,将其以小说的形式或直白或隐晦的表现出来。
而简书上的作者,又不单单是简书上,各种平台上的写手都一样,怀揣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写着各种各样博人眼球,抓住受众心里的文章。我承认自己做不到,他们能够做到,也说明他们本身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对心里的把控水准很到位,这是他们的厉害之处。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作者,是以自己所擅长的专业作为出发点,以专业之所长传道受业,也会赚取很大的流量。这些人的存在,让我知道了文字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和代码一样,都只是一种思维的工具而已。
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对于过硬毫无技能可言,只知道无病呻吟的人来说,或许值得反思。自己的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
很不幸,我就是这样的人。我自己对着文字的喜爱之情,不足以支撑自己依靠它存活,除此之外的专业性知识,也不足以作为文字的附属支撑,以及自己的人生阅历深度和广度,也谈不上是能够给他人指点迷津的程度的。
这些年自媒体的兴起,导致很多人再次想要以文字作为谋生的手段,或者是兴趣爱好的斜杠青年。然而,细细想来,没有以上的几点,这些文字,也只能是短暂的娱乐大众了。更有甚者,如我一样,连娱乐大众都谈及不上,只是自己消遣而已了。
再引申的说,读者喜爱作品,和喜爱作者本身是有区别的,影视作品也一样。被塑造出来的东西,总是有着它明显的标志,描绘出的人性即使显示了人性中的恶,它也是完美的丰满的一个人物。然而作者,演员,则不一样。
每一个现实的人,都有着多面的角度,影视作品,自我解读都过于单一性,不足以将这个人完整的呈现出来。如果只爱这个人的某一方面,当这个人全部呈现在你的面前的时候,就不能够全盘接受了。
我们都是以完美主义来看待周围的人事物,但往往我们自身也处于一种不完美之中,在苛刻的完美与可容纳的不完美之间,形成一种平衡,才是生活的正道。
在文字爆发的时代,能够多些人喜爱阅读总是好的,它能够给人更多的思维角度,看待问题的深度。读的书多了,也就愈发的平和了,如果中国人大部分都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那么全民素质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