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小树发烧了,一直抱着她,也顾不上做早饭。
我对小麦说:麦,你去把包子蒸一蒸,我们一起吃。
然后叮嘱他:锅里水放多一点,免得烧干了。
在我家,将冰冻的包子蒸热吃,是在锅里放点水,然后将包子放碗里,碗直接放在水里煮。
不一会儿,小麦跑过来:妈,我水是不是放多了?碗都浮起来了。
我笑了,对他说:嗯,你把水倒掉一些。
过了一会儿,小麦捧着一碗包子进了房间,有点愁眉不展:妈,这些包子被水泡软了,不好吃了。
我说:包子为什么会被水泡呢?
小麦说:是我水放太多了,水烧开的时候跑到碗里去了。
我抓起包子就吃,一边吃一边对小麦说:这种包子倒是难得吃呢,软软的,水份很足,里面还包含了我儿子的爱。
小麦笑咪咪跑开了。
等到中午,红猪下班回家抱走了小树,我走进厨房,看到小麦早上蒸包子之后的锅碗瓢盆都还摊在那里,我就把小麦叫进了厨房。
我很温柔对小麦说:麦,早上蒸包子水放太多了,那你现在示范一下,看看放多少水比较合适?
小麦端起沉重的锅,开始调水量。
我说:你把碗放进去看看是否合适?既可以把包子蒸热又避免水烧干。
小麦遵从指示一一操作。
最后我问小麦:现在知道蒸包子放多少水了吗?
小麦点点头。
我说:好,现在把灶台清理干净,妈妈准备做午饭。
小麦听话照做。
OK,从不会到会,一个小小的生活技能,小麦妥妥掌握了!
在这幕生活的小场景里,身为父母,可以问一问自己:
让孩子掌握一门技能,有没有清晰的传达具体的操作步骤?如果我们传达的是含糊的指令,孩子就很有可能做出不尽人意表现。(如文中我交待小麦水放多点,但具体是多少,我没讲,结果小麦水放多了,包子进水了)
当孩子的表现不尽人意时,有没有责备孩子或者取笑孩子?如果你放不下自己内在的标准,觉得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搞不定,而一味去责怪孩子或奚落孩子时,打击的可是他的积极性!(文中我的应对方式是欣赏与包容,不嫌弃进水的包子不好吃,反而去肯定里面包含了儿子的爱)
当孩子的表现不尽人意时,有没有及时追捕呢?(文中的我第一时间做了孩子的教练,让孩子再一次来体验整个过程,陪伴他掌握这份能力)
最后,我想说:体验是学习最直接的方式。体验是一种意志活动,有大量的动态参与,之中又伴随着情感的产生和情感互动的过程。它是与世界的一种交互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人逐渐完善了自己。
那个不会蒸包子的小麦到掌握蒸包子这个技能的小麦,经历了不懂与失败,收获了肯定与包容,他的妈妈,陪伴他创造一幅幅温暖又生动的图景,这些图景进入到他的意志中,为未来世界储备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