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自己,但别人的成功总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今天继续分享泰德·丁特史密斯的《未来的学校》
从通用申请到准入联盟
吉姆·南德尔夫对大学招生工作及其对学生的影响有着深刻的理解。南德尔夫毕业于耶鲁大学,年纪轻轻便实现了自己设定的商业目标,后来回到母校在发展办公室任职。在为公益项目募资的过程中,他开始关注如何向贫困学生敞开大门这个问题。于是,他申请调离原部门到招生办公室任职。他的招生工作做得十分出色,于2009年被芝加哥大学聘为招生办主任。后来,怀着对招生工作的激情,南德尔夫成了“准入、平价与成功联盟”的主席。该联盟有着巨大的潜力,很可能会对整个美国的教育体系形成决定性影响。
南德尔夫经常需要和学生父母打交道。许多父母都对孩子未来考大学的成败备感焦虑。南德尔夫总是不断安慰他们:“别担心,你家孩子用不着去尼加拉瓜建医院,他能考上大学。”他可以区分出哪些孩子有发自内心的自我驱动,哪些孩子是靠父母驱赶“随波逐流”的。南德尔夫讲道:“大学的招生和录取没有记分卡,不是说你做到这八件事情,就能获得你想要的结果。”说到最不堪回首的经历,南德尔夫告诉我,一位父亲曾因儿子被拒,专门打电话找到他坚持道:“这件事不能就这么过去。如果孩子被拒,那将是我这辈子头一次无法将他想要的东西送给他。”
在美国大学的招生流程中,“通用申请”是主流。这种申请方式主要是以学术成绩(绩点、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大学先修课程、班级排名)为中心,再加上课外活动清单和几篇泛泛而谈的申请信。富裕家庭极为重视这些指标,不惜下血本,购买各种备考材料,聘请辅导老师和大学顾问为孩子提供支持。穷困家庭也忙不迭地紧追慢赶,生怕自家孩子被落下。为了达到这些为招生负责人和考试机构服务的衡量指标,所有的孩子都被逼迫着不断精进,不断追求高分。
2013年,通用申请因“小石子而摔了个大跤”。几位著名大学的招生负责人因为被单一的考试机构绑架而感到很不爽,于是决定去寻找替代方案,最后发现竟然可以有更加理想的招生录取途径。就这样,“准入、平价与成功联盟”诞生了。联盟得到了100多所著名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背书,主要负责提供一个申请平台,一个学生学习成果的数字储物柜,以及与指导顾问、导师和校友交流的在线工具。学生可以在准备申请材料时调用数字化档案中的案例,从而体现出自身的进步、创造性,以及真实的学习成就。
以数字化档案为基础对申请人进行评估的方式,很可能会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的K-12生态环境。学生不再被逼迫在标准化考试中拿高分,而是得到鼓励,去大胆创造各种项目——进行科学实验,写小说,或是为那些家人在枪击事件中遇难的同学举办募捐活动等。孩子们会有充裕的空间在智慧的探索之路上去冒险,学习如何面对挫折、战胜失败。高中不再以给孩子们排名次为重点,开始更多地关注如何帮助孩子们获得竞争力,让他们有能力使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准入、平价与成功联盟”获得成功,就能让高中恢复元气,重建真实的学习目标,在“为大学准备好”与“为人生准备好”之间画上等号。
“准入、平价与成功联盟”依然非常脆弱,面临许多反对的声音,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那些深谙大学招生录取现行规则的资深玩家。
重新设计高中成绩单
“所测即所得”,这句话用在教育上再适合不过。学校以考试为目标进行教学,是因为学校要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负责任。高中教学质量的好坏要用有多少学生上大学,上了哪所大学来评判。就这样,高中都一门心思以“为大学做准备”为目标。学生的优劣则要看他们的大学先修课程成绩,于是大家都将时间用在了大学先修课程考试备考上。如果我们以一页成绩单来衡量孩子们在高中4年取得的成就,那么学生就会全部投入到努力产出最好看的成绩单这件事上。
斯科特·卢尼是克利夫兰霍肯学校的校长。他有一个改变美国教育现状的大胆计划。他认为,现有的成绩单制度已经过时,严重危害了教学创新和真正的学习。现有的成绩单与出勤时间以及考试成绩紧密相关,由一个个彼此独立、互不干涉的科目组成。绩点的计算中为“高级”课程赋予了额外的学分,逼着孩子们不得不在课程表里塞满大学先修课程。班级内部的排名竞争,将高中变成了现实版的《饥饿游戏》。学生们特别害怕考砸,总是避免在考卷上给出风险较高的答案,要么就躲着那些难度较高的课程不上。这样的打分和排名制度侵蚀着孩子们的内驱力,也存在标准不统一和普遍水涨船高的问题。现有成绩单还为课外活动留下了一小块地方,于是,孩子们不得不去从事那些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课外活动。上述意见,都是一针见血。
卢尼正在与其他一些顶尖的私立学校合作,对高中成绩单进行重新设计。
卢尼的想法是,如果顶尖高中的申请人能提供一份21世纪的全新成绩单岂不是更好?如果只有一所学校采用这种做法,那么学校校长肯定会被扫地出门。但如果有足够多的顶尖学校为了这份下一代成绩单而联合在一起,那么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学校可以冲在前面,为这份现代化成绩单探索出一条通路,然后公开给所有学校供其使用。改变了高中的成绩单,就等于改变了高中——所测即所得。
全新的成绩单是一份构想中的以“熟练掌握”为基础而得出的成绩单,取代科目的是各类关键技能,取代平时成绩的是各个档次的熟练水平,取代大规模标准化考试成绩的是原创的学习成就档案。这份成绩单设计得简洁易懂,招生负责人只需要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份成绩单的审阅工作。这种方法与用勋章来对成就进行表彰的方法有些类似。这也随之衍生出一种全新的问责模式,可以让那些担任监管职能的官员和领导,如校董会、督学、立法官员等,对某所学校或某个学区的成绩单样本进行审阅,对学校的表现进行全面把握,并从中识别出落后的单位。
一整天的密集会议之后,晚上10点,卢尼依然精力充沛。攀谈中,他引述了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的一段话:“你永远不可能通过与现实抗争来实现改变。若想改变,就要打造出全新模式,让现有模式成为过时的历史。”截至2016年年底,已有100多所学校承诺支持卢尼的精熟成绩单行动。
在克利夫兰的一次社区论坛上,当地新科技西部高中的校长埃琳·弗鲁也来到了现场。这所高中是200多所以项目制学习为核心的新科技学校之中的一所。弗鲁的学生面临的挑战,是“模仿成年人在做的事情,学习真实世界的运转方式。这些学生需要去解决实际问题。孩子们要去收集信息,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个解决方案。他们结成团队,共同合作,以便高效地学习知识,目标则是创建出优秀的解决方案”。弗鲁这所新科技高中里的孩子们,将会成为卢尼精熟成绩单的最佳受益者。因为那些精心设计的跨学科项目根本无法通过传统成绩单得以体现,却与精熟成绩单一脉相承。从此以后,这些学校再也不用在学习与成绩单之间进行取舍。
如果想实现K-12学校的变革,最快最见效的方法就是让大学招生录取流程更加重视富有创意的原创学生作品。南德尔夫和卢尼的努力,很可能会掀起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如果你是一名大学毕业生,不妨敦促自己的母校,加入到“准入、平价与成功联盟”的队伍中来,将数字化档案作为招生录取的关键内容。如果你能联系上某所高中,也不妨向他们介绍一下精熟成绩单联盟。
与数字化档案和关键竞争力紧密相关的学生评估框架,还能带来另外一个不那么明显的好处。虽然许多没有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背景的人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但现今社会上还是有一种很时髦的观点,认为只有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才是通往卓越职业生涯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将重点放在那些关键技能上,那么一切都会发生改变。学生若想展示出自己在沟通能力上的精熟水平,既可以通过写一篇作文来呈现,也可以通过写一篇实验报告来证明。若想展示出批判性分析能力,他们既可以完成一篇哲学评论文章,也可以做一份数学推导证明。技术水平的展现要通过实际项目来实现,而不是一套课程体系,或是一个专业选择。科目将成为掌握各类重要能力的手段,帮助学生在机器智能独揽百家专长的时代成为有价值、有发展的人。
关于“为大学做准备”这个话题,我想最后再强调一点。现行的教育体系非常不重视统计学这门课程,还总是拿着千疮百孔的统计学分析数据对现状进行佐证。多项研究断定,大学文凭就是年轻人唯一的最佳投资选择,文凭的有无在人的一生中能造成巨大的收入差异。这种分析本身就有问题。人群存在逆向选择,就好像看着后视镜开车一样,他们是在用过去走过的路来预测未来的方向。大量不堪贷款重负的大学辍学生也搅入了一潭统计浑水。到目前为止,这些研究最大的失败之处就在于,他们忽视了只有上大学这一条路可走的教育体系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学生从K-12学校毕业时,不具备为潜在雇主提供价值的任何实际能力。如果他们没有去上大学,那么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只能获得最低薪酬的基础工作,而现在,就连这些工资最低的工作,都日益被眼高手低的大学毕业生所占领。而倘若高中毕业生从学校走出来时就身怀令雇主青睐的实际能力,那么对于昂贵的大学文凭所能提供的终生价值这个问题,我们很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而这样的成果,却因为我们只知道盯着大学不放,最终化为泡影。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也不管我们认不认可。各类考试与考核都带有极强的筛选特性。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以人生为目的的应试是人生规划。而出于短期效果的易于被看见,应试教育更易被接受。
学习分被动与主动,以份促学是被动,以学促分是主动。
选择应试教育还是人生规划,考验的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能力与魅力,更是家长的智慧。
分数很难激发梦想,梦想却能激发学习热情,进而促进分数的提高。孩子们的梦想不一定能实现,但有梦想的人生一定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