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8日,加拿大第四天。
我的碎碎念
昨天上午在英语训练营上课,下午我们乘着大巴士,由英语老师带领,参观了了总督府、国会大厦、历史博物馆。总督府和国会大厦我们均是参观了外观,了解了相关情况,未入内。历史博物馆虽进去了,可惜只是站在门口听了介绍,未能入内。想着以前带着可可游博物馆,需要一整天甚至两整天,身在大的博物馆里却不能深入观看,不免遗憾。幸好导游说,今天就是带大家过来看看,有个印象,日后几天你们会再来参观。但是没有搭巴士接送了,需要你们自己乘公交车前来。原来是让我们熟悉路线和基本概况啊,这样的安排激发了我们的探知欲,我充满期待地离开了。
昨天没有下雪,可是体感温度比下雪天要低。大巴士的空调非常高,我坐在像暖炉一样地巴士里,摇摇晃晃,一会儿就沉沉睡去,都顾不上欣赏渥太华沿途的街景。回到住家,用好晚餐,九点不到,倒头就睡。
第二天凌晨醒来,打开手机看时间:凌晨三点。这么早啊,可是我显然是睡醒了。躺在床上看朋友圈,看到加拿大家长群里有关于孩子们和家人联系不够的信息,而且有不少家长呼应,有的甚至用了“失联”一词。我是一位母亲,自然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想起这两天在住家,家庭氛围非常好。大家见面就打招呼,晚饭时住在一起面对面地聊天,除了我偶尔用手机查个单词,其他人都不会去碰手机。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很多。我们的孩子在与外国人交往方面做得不错,比如见面问好,离开时说再见。可是一到自己的人群中,就不太注意。低头上车,低头下车,少有问候。大家在一起,低头刷手机的现象普遍。尤其是大家聚在一起用餐,非常安静。不是低头吃,就是低头刷手机。我辨认他们是否吃完,不用问,只要看看大家都低着头,就可以喊出发了。是一群内心有爱,会理解别人的好孩子,为什么在熟悉人之间会表现出这些状态,大概和内敛、害羞有关,想起我在十七八岁的时候,不太敢和老师主动沟通,外出只顾自己玩,很少想到家中的父母,再说以前想联系也没有这个条件。这些孩子比我那时候交往能力强多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国外的环境映衬,国内父母内心深处对孩子们的关心,触发我关注这个“沟通交往”问题。我心里想着不能用说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要了解孩子和家长的沟通现状和发展需求。于是就起身,准备静悄悄地去楼下开电脑设计问卷。没想到楼下亮着灯光,住家最小的19岁儿子为迎接期末考试,正在通宵复习功课。我征得同意,和他面对面一起看书学习。直到五点,小儿子才去补一会儿觉。而我继续设计问卷,匆匆用餐,到离开前,终于设计好了。期间还和国内春兰妹妹微信沟通,得到了她的指导,内心非常充实愉悦。
六点,“妈妈”到厨房间来准备早餐。七点钟我们用餐,“妈妈”问我们是否自己来包三明治,看着我们手忙脚乱时间紧张的样子,“妈妈”替我们包好,装在一个个小袋子里。再放上饮料、酸奶、水果等等,一顿丰盛的午餐准备完毕,我们提了两个大的袋子,和“妈妈”拥抱再见。“爸爸”已经发动汽车,在门口等着我们。我们匆匆忙忙地上车,问好表示感谢,一路飞驰到大巴士接送点。比预计的时间晚了五分钟左右。
我们和司机老王问好。老王发动车子,和我们聊前一天晚上送我们回去之后的经历。他再次对昨天车子晚到表示道歉,并向我们解释原因。住家的电源和车子不匹配,发动了很长时间。今天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他前天晚上住在酒店,提前两小时起床,没想到电源一接就通,于是就早早地等候在这里。老王来了兴致,和我们交流他在加拿大的一些经历、见闻、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朋友的一些真实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强烈要求“老王说加拿大”连载。老王愉快地答应了。由此,我萌发写“加拿大人物记”的念头,老王将是我重点记录的一个人。
英语训练营
来自学生的前方报道:
组长:夏馨婷
组员:金悦、张宇宸、潘诚、王书玄
上午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的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首歌的mv,并给了我们一张印了歌词的纸。纸上的歌词中有一些单词被单独除去,需要我们通过听歌来自己填写补充。歌曲是《7 years》,我早便听过,但未看过mv,因此还是充满了新鲜感。第一遍看下来,感觉相当不错,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朗朗上口,一些同学直接跟着哼唱了出来,当然我们也尽力填了歌词。最后老师为我们做了关于这首歌的一些讲解,我认为这着实为一种学习英语及文化的好方式。
第二部分,我们做了一个小游戏。每个人写下三个关于自己的有趣的故事,两个为真实的,一个为虚构的,然后其余人要试着猜出虚构的那个。老师先为我们做了示范,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写些什么。可是渐渐的,我们的兴致都被调动起来,大家都投入到这个活动中,每个人都玩得很开心。我认为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它不仅能增进我们的英语表达,更是能增进我们整个团队之间的联系,情谊,而这正是我们这个团队目前所最需要的。
陌生的国度逐渐向我们揭开了她的面纱,展现出其下之美。下午,在享受完寄宿家庭为我们准备的午餐之后,稍经整顿,我们起身出发前往国会山。其实,前一日的bus tour途中,我们已经过过国会山,并在其外围进行了参观,而今日,我们将进入国会大厦,进一步了解加拿大的历史与文化,去认识这个国度的历法与制度。 与前几日不同,这次的旅行,并没有专车接送,取而代之,是真正的“bus tour”—我们将乘当地的公交车前往国会山。路程并不远,15分钟,我们便到达目的地。
不愧是政府机构,在这里,我们经历了堪称“最严安检”的检查,非常全面,前后共有2次检查,纵使只是参观整个大楼的很少一部分,安检仍是十分严格。 顺利通过安检后,导游带着我们开始了国会大厦之旅。我们先是认识了加拿大150年历史中的各位领导人,接着来到了大厦的中间部分,了解学习了加拿大的行政部门,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当然,这里正在开会,我们无法进入其中,只好借以导游所带照片,去见证了。 在20世纪60年代,国会大厦曾经失火,大片建筑遭到了损坏,但是不可思议的是,与大厦主体相连的国家图书馆缺免遭劫难,完好的保存了下来。真是不可思议!也正是如此,我们今日才能进入一窥其风貌吧,那完整的,从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流到我们面前。虽然空间不如美国国家图书馆那般大,但其中蕴含精华我想不逊于此吧!
最后,我们登上了Peace Tower,整个渥太华的最高点。其上景色,美不胜收,足可将整个渥太华市囊括眼中。这可是很少见的景色。上去的时间很巧,正好听到了准点的钟声。 整个国会山之旅,寓意深远,让我们对加拿大,这个原本陌生的国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今天,我们第一次体验加拿大式的英语课,应该说与我们在国内经历的日常课程、公开课等都有很大的不同。课程的引入简单而成功,是让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听写下一首歌的歌词,短短20分钟就让同学们完全被拉入使用英语的情景中,会不自觉地投入到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里,主动使用英语与老师呼应。课程的另外一个阶段是由老师做示范,讲述三个关于老师的故事,在同学们聚精会神聆听时,突然告诉同学们其中之一是虚构的,需要同学们判断,课题的气氛在此时达到最高点,大家都主动用英语讲述自己的三个故事,丝毫没有过往的胆怯感,同学们也不再担心自己英语表述中的语法、发音问题,只是大胆去说,变得敢于表达,使用英语的自信心也强了许多,让同学们能够完全融入当地的教育风格。
当前时间是6:45分,“妈妈”正在厨房间忙碌,给我们准备丰盛的早餐和午餐,而我,即将关上电脑,要去整理今天外出学习的物品。今天借孩子们的游记,简单记录昨天的行程。就像是英语老师一样,先带大家看个全貌,老王的文章、国会大厦的文章,在我的心中,等待合适的机会好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