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心理学(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分析那些讨厌的自我行为背后,其目的是什么?
2、不注重着装、不进行留影。
如果本人就对服装、摄影不感兴趣,那其实也并不是感到厌恶的事情,但脑子发出的声音是:等瘦了之后才能买,现在买穿上去不好看。还有现在照相太丑了,等好看以后再把漂亮的自己照出来。原因可以看出,是对当下的不满,是对自己的不满意,继而不想承认这段时光。这样的想法不鲜于如今,层出在学生时代,继而很少有笑颜的个人照片,但其实回过头去看过去的一些片段,陌生的同时,有点惊叹当时自己,并没有当时感觉的那么差劲,反而说不定是目前最值得称为“高光”的时刻,年轻、有活力,但当时的心境却相差甚远。
那么从目的的角度思考,其中的“善”在于何?对自己的好处是什么?通过不注意着装,那么是否留有这样一个可能,就是如果我认真着装了,那么其实我也能变得很fashion?变得很好看?证明我不是不能,只是我不想。同样的目的也可能一样存在于摄影中,不去参与其中,随手一拍,或刻意留念,都不会让自己出镜,好像自己在其中的话,便能感受到强烈的自卑,害怕被人评论,被人指指点点,这一切的原因都好像只是在于自己不够瘦,不够漂亮,等这些条件满足了,就会愿意去做了。与许多对生活点滴留影纪念,爱自拍爱照相的人们相比,刻意逃避生活在其中的自己,好处是什么呢?好像从原因更容易分析,因为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但好处是什么呢?不“善”的事情,自己并不会去做。好处就是,“眼不见心不烦”,不是自己各种条件不足才不去照相,不去打理,而是不照相,不搭理,则好像留有,高光的时刻会有的,只不过不是现在。
说了一堆,感觉并不是十分清晰。但冥冥之中感到依旧是自卑的问题,但貌似看上去清晰,但实际毫无头绪可言,没有感到有改变的手段。
之前熬夜,感到自卑,归因于害怕犯错,继而想到接纳不完美的自我。
这里,并不是害怕犯错,继而被人指责,批评,讨厌,感到自己并无特别的价值。那么是什么?好像更多不再是“他人的目光”,而是逃避“自己的目光”。
哪怕照相时只有自己一个人,想到当时自己一个人去济南游玩,没有留下一张自身的照片,更多是风景,美食等等,为什么呢?有什么“善”来说对自己?那什么情况下,才接受拍照,才愿意拍照呢?因果上看,貌似变得苗条,漂亮,也就是他人认可,是不是有人夸我瘦了,好看了,我才能迈出那一步呢?就是说现在起健身,如果不练出几块腹肌出来,就没资格有笑颜站在镜头前?但,并不是他人限制了我不拍,是我自己。为了什么?是不去承认自己的臃肿?不留证据?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他人看,自己还会犹豫吗?但不得不说每当有想记录的瞬间,必定是想与人分享的时刻。那么其实,还是不想他人有评论自己外貌的机会。
还是害怕,害怕的不是犯错,而是害怕他人的评价,害怕他人不好的评价,害怕他人说出自己不喜欢的话,也害怕自己被人“嘲讽”,被人“调侃”,作为“笑柄”,甚至哪怕什么负面的都没有,简单的一句“他是不是又胖了?”,我都不想听到。
徒增一丝恨意对那些对自己外貌体型评头论足的家伙,可是,他们是他们,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带来低落情绪的还是自己的选择,可为什么呢?为什么不愿意接纳不够苗条,不够帅气的自己,为什么不能为自己存在本身感到一些喜悦呢?为什么选择了活在他人的评价之中?尽管确实被人夸赞会很开心,被人轻视调侃也会痛苦,但倘若由衷为自己而感到高兴,那他人的干涉,又有什么值得重视的呢?
但并不是说,那么就心甘情愿的去做一只“小丑”吧,这也是一种无力的自嘲,来缓解心中的苦涩。
淡然处之的是什么?拍照也好,把自己整理干净也罢,前者是为了记录自己,后者是为了过得舒服,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心情。如果拍照时,心思不再是分享,不再是记录,而是心里念着他人如果看到会有什么评价?他人会不会不喜欢?那么不管是什么条件下,心里都会存在焦虑,恐慌,因为此刻已经把自己交给了他人掌控;另外打扮干净,也是让自己有良好的心情,并非为他人的审美买单。
由此看来,常常一个人写日记,写文章会容易,是因为没有把自己暴露给外界,“我”是隐藏起来的,虽然没有一定要拿给所有人看的必要,但也不应惧怕他人的目光,认为有何不可取之处。
这些话,实践起来很难,但心里先有了答案,才会慢慢有勇气去做到。
比如害怕拍照,那就先从尝试拍一拍自己,但不要拿出去分享,做到自己能够正视,并不以必须拍出完美的照片作为心态,而是拍出“存在”本身就会感到衷心的快乐,作为起点。同样,装扮自己,不以外界评论好坏作为参考,先以自己的需要,舒适为先,去培养自己的审美。
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