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8:《大概念教学15讲》十五
设计核心任务
核心任务的设计原则
表里如一
设计核心任务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和回答核心问题,从而促进其对大概念的理解。核心任务是大单元教学的手段,不是目的。
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有时会使我们突然想到一个比较不错的“任务”,就顺手将其作为核心任务,却往往忽视了它与大概念核心问题是否匹配。这就会造成任务完成的热热闹闹,产品也很丰硕,但学生却没有对核心问题的思考,更谈不上对大概念的理解。问题、任务两张皮是设计核心任务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的问题。
例如,八年级“弘扬传统文化”跨学科单元,我们由大概念转化而来的核心问题如下:
当代青少年应该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些什么?
设计的核心任务如下:
为传统节日代言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请选择一个节日做它的代言人。通过查阅资料,为这个节日制作一本图文并茂的宣传册或录制一段宣传视频,内容包括它的来源,历史发展和庆祝方式的演变等。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即使学生制作出精美的宣传册和宣传视频,也无法通过制作过程深刻的思考核心问题。换句话说,这个核心任务对学生回答核心问题帮助并不大。
而如果换成这样的核心任务:
寻找身边即将失传的某种传统文化,设计一些将其发扬光大的措施并总结实践效果。
效果就会大大不同。在这样的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才会体会到弘扬传统文化应该付出的努力和智慧,从而获得对核心问题的深入理解。
核心任务是“”,大概念是“里”,核心问题是沟通“表”“里”的桥梁。只有三者协调统一,才能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动静有序
如果说核心问题的回答靠思考,那么核心任务的完成就要靠操作。核心任务,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设计核心任务,强调在做中学。核心任务的设计,切不可将活动作为目的,不能为了看起来更像大单元学习,就陷入“核心任务=学习活动”的误区。
比如:我们来看一个语文单元,两个不同的核心任务:
1.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古今中外你最喜欢的作家,根据他的生平和作品,编一出小型话剧并表演,其他同学作为观众并投票。
2.“联合国文学委员会”正在筹建世界著名作家名人堂,共有五个名额。现在由你的团队制作候选人推荐表,请详述你们的推荐理由,提交后再由观众进行投票。
这两个核心任务,哪个更具活动性和观赏性?显然是第一个。
哪个更能触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引发他们更广阔的调动语文知识,更深刻的思考作品本质呢?显然是第二个。
“活动导向的设计”的不当之处在于“只动手不动脑”,就算学生真的有所领悟和收获,也是伴随着有趣的体验偶然发生的活动,纵然有趣,但未必能让学生获得智力上的成长。(威金斯和麦克泰格)
详尽细致
核心任务可以有一个标题,阐明任务的主旨,然后用一两段文字对任务进行详尽细致的解读。如果这些仍无法全部展示任务要求,还可以另附图表或示例加以说明。
有入有出
核心任务完成的如何要看学生输出的“产品”,所以它不能像学习目标一样,只规定学生要学什么、看什么,还要明确指出学生学完、看完后要做出什么成果。核心任务的表现性,可评估性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