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谜案
主讲:姜鹏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正式介绍宋朝。
我们都知道,宋朝的开创者是赵匡胤。赵匡胤出身于军事家庭,他这个家族,从他祖父这一代开始就一直混迹于军旅,而赵匡胤本人我们之前也简单提到过,他一开始郭威帐下的一名普通士兵,郭威建立后周以后,赵匡胤又凭借军功,得到了郭威养子柴荣的赏识,逐步成为了禁军的将领,当时他的官职是殿前都指挥使。
赵匡胤在担任禁军将领期间,有意的培养自己的势力,他的势力从哪来呢,两方面,第一,兵。赵匡胤的官职是殿前都指挥使,他麾下的士兵,恰恰是禁军当中的精锐,相当能打。第二,将。赵匡胤在几年的军旅生涯中结识了一众好友,这些人都是禁军当中手握兵权的中高级将领,后来,赵匡胤和他们还成了拜把兄弟,号称“义社十兄弟”,总共十个人,这里面就包括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此外还有一点,赵匡胤的父亲名字叫做赵弘毅,生前也是禁军将领,所以赵匡胤借着父亲这层关系,也结识了很多老一辈的军头。总的来说,当时赵匡胤在禁军当中的势力错综复杂,和很多重要人物关系密切。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逝,留下一个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做皇帝。这种风云突变的局势,给了赵匡胤一个好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首先,五代鲜有忠君思想可言。给大家列一个数据,五代五十三年,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十四个君主,权力更迭的速度非常快,而在政权更迭的过程中,谁,或者说什么势力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禁军将领,因为他们手里有兵权,是最有实力的人。
所以,禁军将领赵匡胤在面对这样的局势的时候,策划了一次政变。960年十一月,北方突然传来消息,说契丹和北汉联手,准备南下。这个消息传过来以后真是把大家吓一跳,朝廷马上委派赵匡胤率军御敌。可是大军还没等出城,都城里面就传出来一个谣言,说“将在出征之日,册立点检为天子”,点检是谁,就是赵匡胤啊,因为他此时的官职叫做殿前都点检。不久之后,大军正式出征,可是赵匡胤带着军队刚刚走出开封城四十多里地,到了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军队就爆发哗变了。当时军队里面的这些将士们就一起讨论,说现在皇帝那么小,才七岁,他能管理好这个国家吗,咱们为了这么一个小孩到前线御敌,又有谁会记得我们的功劳呢。大家记不记得出城之前流传开的那个谣言,“册立点检为天子”,要我说,咱们就拥立赵匡胤为天子!然后再北征契丹,那也不迟啊。
故事说到这,给各位介绍一个小背景,赵匡胤掌管军政已经长达六年,“士卒服其恩德”,在军队里很有威望,所以现在主少国疑,又有人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拥立赵匡胤的想法,将士们的军心很快就被煽动起来,大家都同意这个建议。那么当时就有军官代表将士们,去找了两个人,一个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还有一个是赵匡胤的智囊,赵普。
这两个人得知以后,马上做了两手安排,第一,派人回长安,通知石守信和王审琦,这是赵匡胤的好哥们,同时也是禁军重要将领。告诉他们做好准备,我们这边要回去发动政变了。第二,吩咐好军队中的各个将领,一等到天亮,大家就一起拥立赵匡胤。
第二天天亮以后,将士们全都站在赵匡胤的营帐前,赵普和赵光义进到营帐内,同时不知道是谁,拿了一件黄袍披到了赵匡胤身上,营帐外面的将士也高声呼喊,说“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我们愿意拥立你为皇帝,赵匡胤听了以后,就说,这不关我事啊,这是你们贪图富贵,非要拥立我。那要我做皇帝也可以,但是你们必须听我的,不然,我不能答应你们的请求。
在和大家约法三章以后,赵匡胤当天,注意是当天,就率领大军返回都城开封了。而赵匡胤的好哥们也很给力,石守信早都控制好了城门,马上放赵匡胤的军队进城。政变之中,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一一被捕,赵匡胤见到范质以后,满脸惭愧,说自己都是被将士所逼,实属无奈,还没等范质这边回话,赵匡胤手底下的一个将领就拔出剑来,说,“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等于是压根不给范质表态的机会,你同意或是反对都没有意义,今天我们必须得把赵匡胤按到皇位上面去。
所以当天就开始行禅让礼,但是大家知道,禅让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你再怎么简化,都必须得有一个禅让的文告对不对。可是事出突然,这个文告没人写,就在赵匡胤为这事头疼的时候,他的一个党羽,一个文官,名字叫陶毂,直接从袖子里面拿出事先写好的禅位诏书。帮助赵匡胤完成了禅让仪式。赵匡胤也在这一天,成了宋朝的第一位皇帝,史称为宋太祖。
陈桥兵变的故事我们算是大致介绍完了,但这里面有一个核心问题没有解答,陈桥兵变赵匡胤知不知情,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他一手策划主持的,我们以往接受到的知识,可能都是说赵匡胤一直没参与其中,甚至前一天晚上他都睡得死死的,早上起来黄袍加身,就成皇帝了。但事实很有可能并非如此。
这次政变从头至尾都有蹊跷。首先,大军出发之前,“册立点检为天子”这个谣言是谁传出来的,最有可能就是赵匡胤,或者他的亲信,比如赵光义、赵普等人放出来的,好为日后兵变做舆论准备。其次,当军士们把拥立赵匡胤的想法报告给赵光义和赵普的时候,两个人居然没和赵匡胤说,就直接派人联络开封城里的石守信等人了,这不合常理。这可是政变,失败就要掉脑袋的事情,赵光义和赵普怎么能替赵匡胤做这么重要的决定呢。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两个人得到了赵匡胤的授权,此事提前早有安排。第三,当赵匡胤率军打回开封的时候,赵匡胤和宰相范质两人当面交流,堂堂宰相还没表态,赵匡胤手下的一员普通将领居然就敢说出“今日必得天子”这样的话,很有可能是得到了赵匡胤的授意。还有禅让诏书这个细节。禅让诏书不是说一个时辰赶一赶就能写出来的,肯定是要细心揣摩,仔细措辞。赵匡胤如果是临时被将士所逼,发动政变,那事出突然,没人会提前把文告写出来。但是赵匡胤的党羽陶毂写出来了,这就证明他也是提前获知政变详情,早有准备。
最后还有一个侧面证明,赵匡胤兵变成功以后,就有人通知了赵匡胤的母亲杜氏。老太太的反应很有意思,她说,“我儿素有大志,今天果然”。这正常吗?你带入一下,假如你是杜氏,你最有可能的反应是什么,是后怕,一旦失败,全家人都得陪你赵匡胤一起去死,但是老太太居然很淡定,好像一切如她所料,她早就知道赵匡胤会篡权一样。知子莫若母啊,由此可见赵匡胤兵变是一个蓄谋已久的计划,他才是真正的主谋,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他的弟弟赵光义和赵普应该出面为他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沟通石守信,比如给各个将领下达任务。这才造成了一种,赵匡胤好像全程未参与的假象。
但是无论过程如何,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结束了五代政局频繁更迭的乱象,造就了一个新的王朝。那么关于宋朝建立之初,赵匡胤将会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下一讲再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