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写作有些不规律,没有做到日更,每天更多的是写些碎碎念和烂尾文,而完整的,让自己满意的文章很少。这样的现状让我既焦虑又失望。
我认真的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是我对自己文章的要求有些高。我不想只是抒发一些情感,我想写出让我满意的文章。
这样的文章需要符合总分总的结构,行文有逻辑,每个观点有例子支撑,主题涉及育儿和情感两个方向。
其实,这样的要求对于刚开始写作的我而言有时执行的有些勉强。
我常常写一篇文章需要三四个小时,而我每天的可控时间可能一共就只有这么久,于是,阅读的时间就大大减少,这让我很懊恼。
我可以接受自己写出不完美的文章,毕竟好文需要反复修改。但当自己能修出更好的文章时就特别不愿意把半成品展示给读者看。
于是,这导致我写的很多文字,都偷偷的躺在角落里长蘑菇。
总之,一句话总结我的窘境就是,写作水平还不足以在短时间写出优质的文章,完成日更,即我的要求与我的能力还不匹配。
2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这几天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 找到我的可控时间
我曾早起过,五点起床,发现效果不佳,因为孩子早晨睡的很不踏实,我写作时总担心他会醒,很难集中精力。
八点到下午四点半是上班时间,我必须认真干活来回报这份工作付给我的报酬。
回家之后我需要分出部分时间陪伴孩子与家人,因为这是我的家庭,有我挚爱的亲人。
因此,我自己可以完全支配的时间是上下班途中大约两小时,中午午休一小时,晚上孩子睡觉后两小时,共计大概四小时,若宝宝晚上睡的早还可能多出一些时间。
第二 安排我的可控时间
我打算把我的可控时间主要分配在写作和阅读两方面。
在写作方面,前一天晚上确定好第二天的写作主题,列出大纲,不能随便更换主题。
上班路上完善大纲,初步填充文章内容,午休时间再次填充内容,若到家后依然没有完成文章,给自己一小时时间完成最后的修改完善。
在阅读方面,我计划每周挑一本书阅读写拆书稿,用输出倒逼输入,用输出巩固输入。
我可以在下班路上听这本书,回家之后再根据目录找到今天要读的章节和输出的书稿观点,列出大纲,以备第二日写作用。
3
然而,虽然思考了这么多,安排了这么多,但我想告诉自己,如果实在完不成就更新一篇随感吧,毕竟写作最重要的是坚持写,如果因为各种客观原因而没有动笔的话,有些得不偿失。
很多时候,我感觉写作就好像在孕育一个孩子,受精卵着床意味着一个灵感诞生,之后经历十月怀胎式的行文,打磨,润色,期间有痛苦有欢乐有期待。
我一边焦急的等候她出生,好奇她长的好不好看,一边又不得不耐心忍受这分娩前的必经之路。
孩子终于出世,也意味着我的文章终于可以面世了,可我内心依然忐忑,担心我的文章会有人喜欢吗?如同担心我的孩子是否健康一样。
我期待别人评论我的文章,期待有人喜欢我的文章,这会给我无穷的动力,让我肯定自己的能力。
人都需要被肯定,尤其当一个人坚持的很累时,更需要他人的力量,借助他人告诉自己,加油,再向前一步,就是成功。
但过多的期待外部肯定,有时反而会让我们忘记写作的初心:记录生活。
相信自己,即使没有阅读一本书,即使没有足够厚的素材本,只要我在生活就有故事可写,生活本身就是素材。
让写作取之生活,用之生活。如果实在写不出东西,就找两个好友聚聚,听他们说说话,也许你能写出一篇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