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五月初三,张居正出世了,明朝的“中兴时代”也即将来临。
像历史上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一样,出生之前,必先有一个充满着象征意义的梦。张居正当然也不例外,不然也对不起大明朝二百多年第一政治家的称号了。张居正的曾祖父张诚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他们家水缸里浮上来一只白乌龟,所以,张诚就给他的曾孙子取名为张一只。开个玩笑,张家再怎么说也是个小康家庭,怎么会取这么随意的名字呢。在古代,一直把稀有颜色的动物当作一种祥瑞,所以,梦到白乌龟象征着这个即将出生的小娃娃的未来不简单。作为张家的希望,小张居正就被取名为张白圭,虽然他自己本人可能并不十分认同这个名字。
圭即为玉,由此可见张家对这个小娃娃的希冀。果然,张居正也不负众望,很小的时候便表现出天才的一面。还不到两岁,就开始识字,到五岁就可写诗,十岁便写得一手好文章,十二岁的时候,还是个小娃娃的张白圭就轻轻松松地考了个秀才。这何止是天才啊?大明王朝二百多年,这样的天才也是屈指可数的,一个是唐伯虎,一个是徐渭,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张白圭。当时的张白圭举世闻名,按照一般天才的人生轨迹,他应该一帆风顺,进入官场后,与世俗之人格格不入,后看破红尘,醉心文章,把自己的才华流传后世。然而,我们张白圭并没有往那个方向走。这还得感谢一个人,时任湖广巡抚的顾巡抚,当时的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这位顾省长对我们的张白圭评价甚高,一见即许以国士。为什么说要感谢他呢?因为是他促进了张白圭的第一次落榜。顾省长对主持招生工作的工作人员说:“这个张白圭将是朝廷的栋梁之才,但他的人生太顺利了,这样反倒没有什么好处,应该让他受点挫折。”就这样,我们的小张居正第一次落榜了,那年,他十三岁。
三年后,十六岁的张白圭,此时,他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张居正,再一次参加高考,哦不,是乡试。结果当然是张居正毫无悬念地中举了,想想可怜的范进,六十多岁了才考上举人,我们的主人公张居正十六岁就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