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说过一句话:审美常常并不需要知道原理,但创造美的人必须有方法论,否则不可能持续创造。
如果我们对“什么是好文章”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那么,所有的判断都基于模糊的情绪体验,这种判断必然是不稳定的。
所以,好文章通常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提供新知,创造价值
写作不是自嗨,而是为了创造价值。想要创造价值,你得提供新知。
新知的“新”很重要,你所表达的若是人人都知道,那读者不必读你的文章。阅读是读者的自我完善,他需要从你的文字中汲取他身上本来没有的东西。新知的“知”代表知识、认知,但新知也不局限于新知识、新认知,它也可以是新方法、新资料、新故事、新视角等。
新知是能给读者带来愉悦感的东西,因为读者通过阅读吸收了他不曾拥有的东西。
2.信息量大且密度高
新媒体时代,长短并不是判断一篇文章好坏的标准,判断文章好坏最重要的是信息量和信息密度,我们要用信息量保证文章的价值总量,用信息密度保证文章提供价值的效率。
3.逻辑性强,论证精彩
人偏爱有序,讨厌无序,有序就是有逻辑,无序就是混乱。
写文章时,提出一个观点并不难,写一个案例故事也不难,难的是将两者匹配起来,而高手能把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这其实就是看你的论证是否精彩。
提出一个好观点,却没有好的案例去论证,会让好观点立不住脚;如果有好的案例,即便读者开始不那么认同你的观点,最终也可能被你说服。如果讲的人都不能自圆其说,听的人怎么会心服口服呢?
4.容易理解,不能高冷
“什么是优质内容”?
它不能高冷,不能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它不能低俗,不能只迎合人们的欲望。
如果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就大众阅读来说,好的内容是那些社会中大多数人踮起脚尖恰好够得着的内容,它不会对大多数人的智力和学识构成严峻的挑战,同时又能让大多数人感受到阅读比自己水平高一点点的内容时的美好。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文字被更多人读到,面向更多的用户,你就要在表达上离大众更近一点,更亲民一点。因此,人人都要学会把复杂的东西写简单,要写大多数人踮踮脚能够得着的内容,让80%的人都能看懂。
5.真诚沟通,不端不装
写作是一种表达,但最有效的表达往往在于沟通的姿态。
公开写作曾经是少数人的特权。
在传统媒体时代,内容生产权把控在报纸、杂志、出版社手里,我们想要公开发表自己的作品,就要去投稿,作品能不能被发表或者出版,并不由创作者说了算,这使文字工作者面对读者时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而在新媒体时代,内容生产权下放到每个人手中,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写作者的优越感成了传播的毒药。
作者需要一种服务的姿态,而非说教的姿态,你要在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受到你的真诚,不能端着,更不能装,否则读者不会喜欢你。创作者不能俯视读者,不能谄媚读者,应该真诚地与读者说话。
如何做到真诚?没有一条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写在最后
审美常常并不需要知道原理,但创造美的人必须有方法论,否则不可能持续创造。对于写作者来说,我们要建立一套对好文章的评判标准:好文章要提供新知,创造价值;信息量大且密度大;逻辑性强,论证精彩;容易理解,不能高冷;最后是永远有效的两个字——真诚。